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的生成)

课堂教学管理
李保强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管理与领导》《当代教育科学》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教育管理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儒家教育思想与教育文化、互联网教育,出版《教育格言论析》《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学校管理学》《课堂管理探论》等著作,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60余篇被CSSCI收录和引用。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家班尼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师的诸多素养中,教师的管理行为居第三位,而知识能力处第七位。课堂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发展活动,这一过程始终需要管理的参与。问题在于,怎样开展课堂教学管理。现实中,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意识淡漠,要么重“教”疏“管”,要么以“教”代“管”,要么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管制课堂或学生。鉴于此,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生成与发展的关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人文管理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

一、依托工作职能,加强自我管理
教师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和自我责任的担当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前提。课堂管理能力形式上体现于课堂,而真功夫在平时积累,教师可以通过下列路径练就。

第一,基于专业发展阶段提出自我管理方案。责任心强、发展欲浓、智谋性足的教师,往往深图远虑、目光远大;自主性高、专业化精、影响力大的教师,常常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参考这种发展规律,新上岗教师要精心设计专业发展生涯规划,明确由“新手—熟手—能手—高手—圣手”组成的发展阶段,掌握每一阶段的特点,分析每一阶段的成长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个人专业发展。具体来说,要落实“五个一”:借助梳理生成一个完善的个人发展简历;借助谋略生成一个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借助论证生成一个优质的课程设计方案;借助逻辑生成一个合理的进度运行流程;借助反思生成一个激励性的反馈总结报告。

第二,基于管理过程环节形成自我管理策略。根据戴明环理论,管理是由PDCA构成的循环往复的推进过程。教师首先要善于编制执行计划,也就是要把握发展现状、明确工作要求、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最佳目标,随时调整自己的定位,把长远规划变作行动计划。其次,要付诸实际行动,也就是要整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力、设备、资金、信息和时间资源,协调各种关系,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再次,要勤于开展自我检查、实施自我监督,也就是要发现自己工作的偏差和失误,及时反馈、调整和纠正。最后,要精于总结成就、提炼经验,也就是要在反思中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潜能,主动持续地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基于模范学长角色发挥自我管理影响。教师作为“闻道在先”的学习者和过来人,要善于围绕学习和发展主题体现学长的价值,也就是要经常介绍学习经验、宣讲学习体会、透露学习秘诀、夸赞学习快乐、推荐学习方法和内容。同时,要善于利用适当的时机和情景,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紧扣教学过程,完善学生人格
当今的学生大都眼界开阔、求知欲强、勇于实践尝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时尚生活领域大有超越教师的趋势。这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充实专业基础理论与课堂管理知识,拓展生活空间,通过求新求变生成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助力学生发展。

第一,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三种爱好”(最喜欢的学科、最喜爱阅读的书籍、最乐于参加的劳动或活动项目),借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之中,读书要成为指导的重点,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的赤子之心找到心灵慰藉的港湾。因此,教师要教学生选择书籍和读书方法,引导他们从书籍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把思想化作前行和成长的动力。

第二,开展学习方法和自治行为习惯训练。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引导他们有效利用时间,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设计学习流程、开展学习监督、进行学习反思和评价。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治方法:在教学过程运行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训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调节,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治行为习惯。

第三,指导学生养成美德并形成稳健人格。个体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形成是缓慢的进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学生往往需要战胜困难、化解矛盾,才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而拼搏,树立新一代建设者和创造者的理想形象;激发学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利用发展关键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审视自己的行为,促进品德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发展自我、调整自我,逐渐形成稳定而完善的人格。

三、营造环境氛围,彰显课堂活力
课堂教学管理环境及教师的环境知觉,不仅会制约课堂教学管理的进程,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善于改造和利用课堂教学管理环境,推动教师环境感知能力的生成,服务学生的快速健康成长。

第一,切实改善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室条件,通过提供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丰富的色彩、柔和的灯光、安静的空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行为;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优势,如通过调整和变换座位编排方式(采用秧田式、行列式、圆桌型、会议式、小组式、U型结构),优化多功能一体化的教学场所、现代化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资源库等,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第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分析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意向、气质、能力和性格特征,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积极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外,通过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技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第三,倾心打造课堂教学的文化环境。关注影响课堂教学管理活动的引导性因素,如学习制度、纪律及教学模式、风格等,塑造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育人环境。特别是要依据教师个人特长和特定班级学生的发展状况,通过提炼教学管理行为关键词的方式,打造课堂教学文化特色,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

本文源自《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第6期
(关荆晶,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出品: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教育新媒体部
编辑:萧
联系邮箱:chupaijiaoyujia@163.com

课堂教学管理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