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拾人牙慧说论语》)

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

各位亲爱的塾友,大家早上好,这里是《心塾共学》,我是主理人宇尘,原本的共学专栏我们是计划一直为大家推送何山老师在中国交通广播的一档讲书栏目叫《书声之见》,何山老师在《书声之见》花了几年的时间把整个四书都全部讲完了。听众反映也特别好,目前这档节目在蜻蜓FM上的收听用户已经超过了430万。何老师也是我传统文化的启蒙老师,在我准备做心塾的时候,他很无私的把《论语》的转播权给了我。但是因为论语讲的比较早,我们在拿到音频稿的时候也没有仔细核对,所以编辑到后面才发现有些内容有缺失。在发现内容有漏之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何老师,可是何老师确实因为太忙,没有办法再重录。所以我就和小伙伴商量,这部分遗失的内容要怎么办呢?当然我们也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说请别的老师来代班,或者我们自己去抄抄书,把别人的解读直接放上来。但是机缘不巧,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带班老师,而直接抄书呢,又没有版权人的授权。情急之下,我和小伙伴也一度非常胶着。但就在昨天晚上,我们在聊天中再一次回归了初心,我们并不是想把心塾做成一个未来多么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它就是一个记录我们真实学习过程的地方。那么何老师的音频遗失了,可《论语》的内容我们还是要学,那我们怎么学呢?自然是自己找资料学。当然了,理想状态是我们博采众长,把其他老师对论语的解释通通学一遍,然后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后再给大家讲出来,可是时间太紧,臣妾做不到啊。对于《论语》,宇尘也是个初学者。甚至在做心塾之前,我也是何老师在第一集中批评的那个连论语都没有全部读完过,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那个笑话。但是知耻而后勇嘛,正是因为不会所以才要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学也是学,不如做个公众号,把自己学的过程分享出来,让有兴趣的同学们一起学,这就是心塾的初心。好在宇尘做了十几年的老师,普通话也算标准,所以在快速学习了几位大家对论语的解释之后,再把它转述出来,应该还不算什么难事。于是这就有了今天大家听到的《拾人牙慧会说论语》。在一众参考当中,我选了三位老师,第一位是南怀瑾南老,之所以选南老,是因为何山老师也以南老为师,我们一路听何山老师讲论语讲下来,再来听南老的观点,应该不会觉得很陌生。但是对于南老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很有争议,而这个争议点往往来自于就是南老的佛学背景。那今天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不避讳,所以我还选取了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对论语的注解。蕅祖的经历也很奇特,7岁开始跟着父母吃斋念佛,但到十几岁的时候因为接受了孔孟之道开始谤佛,再后来,因领悟儒释本为一家,所以皈依净土。此时的蕅祖再回过头来看四书,就发现,《论语》并不只是儒学的学问,而是人生的实修手册。所以他对论语的注解也很有参考意义。第三位老师就是今天大家非常喜欢的读书类节目的大v领袖樊登老师。樊登老师说,论语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一部书,所以在他的解读当中呢,也渗入了他的三观和个人化的生活感悟。因此他的观点尤其对我我今天的学人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好了,以上做一个简单的背景介绍,接下来我们就赶快进入到今天的宇尘版《拾人牙慧说论语》。昨天何老师给我们讲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那么他说这个归字用的特别好,因为我们自性本厚。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厚的,后来变薄了,那么怎样才能重新再回到这个厚呢?就是要:“慎终追远”,所以今天我们着重就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先来看樊登是怎么解读这句话的。樊登认为,慎终就是严肃地对待死亡这件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一个社会上的人不担心死亡,觉得生死无所谓,随时随地可以不要命,整个社会就会变得非常混乱,在今天当然极少有人会潦草地看待自己的生命,那为什么我们要慎终呢?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距离死亡其实没那么远的时候,我们就会敬畏死亡。所以对死亡有所重视是很有益的,它会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提升,会让我们珍惜时间,从而认真严肃的对待当下的生活。追远就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历史,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孔子很重视祭祀,甚至把祭祀作为治理国家的大事之一,就是要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国家民族家族是如何传承的,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有着怎样的历史。樊登在讲这部分的时候推荐了《大历史》这本书,《大历史》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历史,还包括地球的历史乃至宇宙的历史,这本书以宇宙大爆炸为开端,对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进行了全面而宏大的介绍。樊登说《大历史》这本书他读完以后立刻觉得人类真的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和美国莫桑比亚纳米比亚,所有在地球上的国家都是兄弟都是一体的,我们都是从原始的大爆炸之后的一个点开始的,宇宙的发端就是老子讲的无中生有,而物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宇宙就是从虚空当中爆出了一个点开始不断的膨胀,从最早出现的氢元素和氧元素开始,逐渐进化而有了后来的一切,所以如果从这个视角看,心态和视野立刻就开阔了,如果我们的眼界如果只局限于一点,就会容易钻牛角尖,但实际上当你能够做到追远时,你的心胸会更开阔,慎终是你看自己的未来,追远是你看自己的过去,那讲到这里我就想到昨天我们说的“学则不固”啊,那么也是这个意思,有时候我们的狭隘,我们的固陋,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学,我们不知道。如果一个人能够严肃的对待未来和过去,会怎样的改变呢?曾子说“民德归厚矣”,关于这个“厚”字的解释啊,很多人会把它理解成忠厚老实,但是樊登并不认同,他觉得如果把忠厚老实当成中华民族的唯一美德,就有点像洗脑了。那他提出了他的观点,认为厚是厚重,就是民风变得诚恳,踏实,朴素,勤奋。当一个地方的民风变成这样时,人们就会相信劳动的价值,就会敬畏自然法则,就不会去走捷径,不会欺骗自己,欺骗他人。“厚”的反面是什么呢?他提出是轻浮,如果民德是轻浮的,好财,好物,好名,好色,那整个社会则变得混乱无序。所以,讲到这里我们就要敲个黑板总结一下,樊登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意思是,既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要在珍惜生命,也要知道我们肩负着传承历史的责任,了解我们是怎么一路走来的,当这两方面都顾及时,认真的去研究,去践行,整个民族的底蕴才会变得厚重,风气才会更好。最后,他还特别强调了人文主义和对生命的尊重。认真对待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完成的课题。讲完了樊登对这段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南老在《论语别裁》当中对这一段的讲解。南老首先批判了宋儒理学中仅仅从孝道文化来理解“慎终追远”的观点。他举了个例子,说过去在大陆,人在大厅里的祖宗排位上面,总是立着“慎终追远”四个字。这就是因为古人解释“慎终追远”指对孝道而言的,他们解释“慎其终者”是说对过去的先人,我们要怀念他。如果大家都能孝顺父母,孝与祖宗的话,社会风气就趋于厚道了。南师认为这个解释虽然也对,但牵强附会。南师是从因果的角度来看“慎终追远”的,他说“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这里的“终”就是指结果,“远”就是指原因。每件事情的结果,都是有他的原因。他也引用了佛学当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叫:“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他说佛家的菩萨呢,就相当于中国儒家的圣人,而圣人是非常重视一件事情的动机的,就是我们反复说的起心动念。而我们现在的人呢,是为了追求结果,不择手段。但博学的南老也跟我们解释了“不择手段”这个词的出处。他说这个词啊,是从西方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金讲的一句话而来的,这句话的原文,是“不择手段来完成最高道德”,而现在我们把“完成最高道德”去掉了,只记住了“不择手段”。所以从因果角度上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发心要正。如果大家都认识了这个道理,则民德归厚矣,社会道德的风气都自然归于厚道严谨。最后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蕅益大师对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这句话的理解,在四书蕅益解当中,他提到:“厚是本性之德,复其本性,故是归家。”也就是说这个“厚”就是我们每个人那个为圣不增,为凡不减的本性之光明。那既然本性光明,为何会“流于薄者”?就是本来是厚的,为什么会变薄了呢?蕅益大师说,“习为之也”——我们的习气使然,所以蕅益大师提出:“教民慎终追远,其事甚多,不但丧尽其礼,祭尽其诚而已。”也就是说,蕅祖认为,既然是习气掩盖了我们本来就有的性德,那我们现在要让大家慎终追远来回归本性,要做的事也非常多,不光是守丧和祭祀。甚至小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就是追远。而吃完饭之后,一勺一筷都要安放整齐,这便是慎终。这几句话虽然言语朴实,但是我读起来却感慨良多。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这是一些大道理,但通过前面几期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儒学最重要的核心要义就是知行合一,你要从生命当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入手去践行它,最终才能开显那个圣人之德。其实在我的认知里,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这句话回答了我们哲学当中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是谁?原来我性本厚啊。慎重是要搞清楚我们要去哪里,而追远则是要知道我们到底从哪里来。你看古人一句话,其实早已道破我们生命的真相。好啦,这里是今天的心塾共学——《拾人牙慧说论语》,明天见。

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