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公开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播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良乡六中   强海朋
教学目标:
1. 能清楚地认识消息语言的五大特点。
2. 能借助语法知识,把握写作消息时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的类型。
3. 能运用所学写一则消息,做到及时、准确和真实。
 
教学重点:
1. 能认识消息语言的特点。
2. 能辨析消息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的类型。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写一则消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路透社发布的一条新闻消息,路透社是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其发布的新闻有着众多的访问者。这则消息发布于1901年,是一篇非常典范的消息。今天我们就来以此为范本,学习一下消息的语言。
二、整体阅读,初悟语言之“简”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聚焦了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而《太空一日》记述了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这两篇文章,感受两者语言上的差异。
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教师归纳:
差异一,《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太空一日》比较,《太空一日》比较详实的记述了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其中航行的紧张、惊险;航天员的严谨、临危不惧;太空的神秘……都让读者眼前一亮。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则显得简要,只是将一件重大的事件转告给了众人。
差异二,在《太空一日》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描写,比如:“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段飞船降落的过程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场景。而纵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则找不到类似的动词或形容词的使用,全文语言都极为朴实
差异三、《太空一日》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而且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一个大约6G的负荷上”。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10赫兹、低频振动、内脏共振、6G负荷这样的科学专业术语比较多。但我们再来看看《首届》一文中使用的语言“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在介绍诺贝尔的贡献时,我们看到的只是“黄色炸药”普通民众都理解的字眼。由此可知,消息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
差异四、在《太空一日》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描写自身心理和感受的语句,但是在《首届》一文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这样的语句。消息的语言更加的在乎客观事实的报道。
那么,这两篇文章在使用语言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篇文章,《太空一日》中有很多准确的时间和数字,《首届》中在电头中有明确的时间,同时也有明确的数字和进行补充说明的内容,这样看来,这两者都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
 
教师总结:通过对两篇文章的比较,我们现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准确、朴实、通俗和简练的特点。那么消息是如何做到简洁明了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细细品读一下《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的词语和句子吧!
 
三、细读词句,再悟其简之“法”
让我们细细品读文中的词句,看看我们有什么发现?
出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电头和导语的内容(略)
消息的导语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从其使用的准确日期“1901年12月10日电”,用来表示数量、程度、范围的“首次”“为人类”“最大贡献”的限制性词语来看,在选择词语时,更加倾向于具有限制性的修饰语。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展示“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我们来看看,在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消息这样的体裁侧重于什么?
阅读整篇文章,我们会发现消息在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更加侧重于具有中性色彩的词语,很少使用情感浓烈的褒义词或贬义词。
 
消息在词语的选择上十分严谨,比如“发现”和“发明”,对诺贝尔获奖人伦琴的报道是“他发现了X射线”,而介绍诺贝尔的贡献时则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一字之差,却足以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客观、准确。“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这里的事物或规律是已存的。“发明”指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
 
消息的通俗易懂,在于选择了人们更易理解的口语化词语。
出示示例: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消息在词语的选择上很严谨,那么它又会喜爱哪种类型的语句呢?
 
出示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段落,分析其中的语句。
教师提示:大家可以从句式入手。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小结:
通过对获奖者报道的这个段落,我们会发现消息在句式的选择上,多会使用短句、陈述句。想象一下,这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做出的贡献绝对可以写上几大篇,但是在本文的报道中却只使用“德国的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这样简短的语句,只报道了最突出的贡献。
再从全文看,议论、抒情类的语句基本上就没有出现。
 
四、课堂小结
新闻作品体裁多样,包括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它们有着新闻的共性,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究了消息的语言特点。有些同学会思考,这样的消息是不是会很枯燥,其实不然,只要选词恰当、严谨,适当使用一些带有情感的句子或采用描写中的白描手法也是可以的。
 
补充白描手法的知识。
出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中使用白描手法的内容。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段场面描写,没有过多的修饰,采用的就是白描手法,但阅读者却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信息。简短的语句,白描的手法,却写出了我军的“天时”“地利”“人和”,暗示了战局发展必定是我军风卷残云,敌军一溃千里。
 
除此之外,消息同样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手法,只要能够做到真实、及时、准确即可。比如最近的一则消息报道。
出示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
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
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最高荣誉,有利于大力宣传抗疫英雄的卓越功绩和光辉形象,强化国家尊崇与民族记忆;有利于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充分展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畏艰险、越挫越勇的民族品格,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党心军心民心。
从这则消息我们可以找到排比修辞的使用,这种修辞的使用并没有改变消息客观、准确、朴实等方面的语言风格。
 
五、作业
    结合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情,运用学到的知识,完成一则消息的撰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习任务单
                良乡六中   强海朋
学习目标
1.能清楚地认识消息语言的五大特点。
2.能借助语法知识,把握写作消息时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的类型。
3.能运用所学写一则消息,做到及时、准确和真实。
 
课前准备
    回顾《太空一日》一文,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进行语言方面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
 
课上学习任务
1.比较《太空一日》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找出两篇文章语言上的异同处,把握消息语言的特点。
2.细读文中词语和句子,辨析消息之所以能够简洁明了所使用的方法。
3.分析补充的一则消息,体会修辞、白描等手法在消息中的使用。
 
课后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则消息的撰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