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玉兰花的记忆(分享 | 留下即将消逝的记忆——玉兰树下觅余香(上))

玉兰花的记忆

留下即将消逝的记忆——玉兰树下觅余香(上)

文/陈平丰

养正学校门前,有一棵高大而郁郁葱葱的玉兰树。这颗玉兰树是很珍贵的树种,从小苗开始就在校园里跟随养正茁壮成长,已有八十多年的树龄,成为养正的标记,建议评为校树、校花。它见证了养正的历史,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我们应当加倍呵护它。玉兰花在云南靠近缅甸的地方称为缅桂花。电影《神秘的旅伴》中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插曲《缅桂花开十里香》,是男女对唱的情歌,相信许多人都听过甚至还唱过。从歌中可以感受到缅桂花饱含有高洁、美丽、芳香以及浪漫爱情的成份,非常美好,能够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棵玉兰树常年开花,香气四溢,落下来的花瓣仍有余香。我愿意捡拾花瓣,奉献给大家共闻余香。

今年恰逢养正母校一百一十周年庆,我作为老学子、老校友思绪起伏,回想起当年在校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心中盘算着想写点有关小文字用以纪念,然而久久未能下笔。再次翻阅了《百年校庆专刊》,再次播放了《莒水长流毓人文》光碟,十年前百年校庆盛典,那种热烈的场面又一次呈现,仍然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专刊”中已将学校历史和荣誉刊载得非常详尽了,自己能想到的,在“专刊“及”光碟“中基本都有详细的介绍了。到底写点什么好呢?考虑良久,觉得还是找些冷门之事,拾点边角余料,可能会有一点新鲜感。现将我听到及亲身经历,而又少为人知或忘却的事,写出来表达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并与校友们共享。

众所周知,现址重建前的校舍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建成投入使用的,但校名是由当年的民国政府的国府主席,即国家元首林森所题写的,这件事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为什么一个国家元首能为山村的小学校题写校名呢?知道的人可能就更少了。据说,是早期毕业于养正而事业有成的老学长陈启育君,受校董会及众乡亲们的重托,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联系上林森主席详呈请求,最终得到了他的应允,手书了“养正学校”校名。但很可惜当年林森主席题写的校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清铲掉了。

一所学校请名人题写校名,找可靠关系那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我看来学校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起码的知名度可能更为重要,否则会让题写人感到有失身份。当年养正是否具备了这个条件呢?不妨分析一下。从硬件上来说,校舍宏伟环境优美,各种设施非常完备先进。体育方面:有篮球场、排球场(与篮球场轮用)、足球场(设在宫下坝)、乒乓球台、跳高跳远之沙坑、滑梯以及跷跷板等等,音乐方面:配有钢琴、风琴、铜管乐器等;就软件而言,首先有坚强有力团结一致的校董事会,其次学校在经济上得到了旅南洋众乡亲的大力支持,从而有条件聘请了许多县内外、甚至省外的名流贤达前来掌校执教,业绩斐然。此外,学校还设有图书馆、阅览室,内有丰富藏书;订有报纸、杂志,以丰富老师们的业余生活增长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最令人惊喜的是学校还拥有一台当年非常稀有的收音机,能够随时收听到新闻,让师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视野。当年经常听到纯正国语,为我们学生日后外出求学工作减少了语言障碍,受益匪浅。由此可知,养正当年条件优越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突出,可以无愧地说养正在大埔、粤东一带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为了证实此言不虚,下面向诸位“播放”几段“小插曲”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边角余料”“花瓣”能作佐证。

一、拥有现代化一流的校园。

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县内各小学毕业班盛行环埔旅行。应届毕业生组成旅行团,老师带队选择到各地较有名的学校去参观,养正学校成为必选之点。来者养正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开联欢会、举行球类比赛已成为一种接待模式。前来参观的旅行团师生们都很高兴满意,也非常羡慕,称赞养正教学设施完备环境一流,这是县内同行们对养正的评语。

其他外地人,又是如何评论的呢?在此讲个故事:解放前夕,大概是一九四九年春夏,解放战争仍在激烈地进行。当时莒村还处在即将解放、又尚未建立人民政权的状态,但地下党员及积极分子的活动已相当公开。一天大清早,党员及积极分子们分头到各家各户动员群众,跟大家说今天有解放军的队伍要路过我们村,请大家烧些茶水准备迎接。果然,不久就有三名解放军由庵坑方向进村,走在前面的那位还是邻村人,许多村民都认识。他们个个手持驳壳枪表情严肃,连枪机都是打开的,好像随时都要迎接战斗的样子,气氛真有些紧张。这三名解放军路过同济桥时,给他们准备好的茶水也未喝一口,径直地向大靖坑方向走去。几分钟后,来了大队人马,断断续续大概有好几百人。他们走后,村民们以为解放军已过境完毕,正要收拾茶桶之时,出现了更大的队伍,浩浩荡荡望不到头。这支队伍一直到傍晚,才算过境完毕,到底有多少人马无人知晓。这大概是我村有史以来,过兵最多的一次。据有点军事常识者讲,最前头的三人称为尖兵,接下来的队伍为尖兵排、尖兵连,最后的大队伍才是部队的主力。事后据说这支队伍为闽粤赣边区纵队,是去迎接南下大军的,其司令员是鼎鼎有名的刘永生。刘永生外号“老货”,在当地名气很大,当时广泛流传着他带兵打仗的各种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这里多说几句关于他外号的趣事。“老货”是他部下对他的爱称,“老货”的雅号从何而来?据说是刘司令爱兵如子,特别是对十多岁的娃娃兵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要有空就和小兵们一起玩耍,甚至做出一些出格不分长幼的事,他称小兵为“小鬼”,反过来小鬼们就称他为“老货”(即老家伙),就像亲密的一家人。这个称呼渐渐也在地方上盛传,人们一提起刘司令也都称作“老货”,大多数人不知道他的真名。一九五五年刘永生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天,刘司令率领着大队人马途经莒村,也曾在村中停留,就坐在莒村街边休息。中午时分有一支小队伍进入养正学校小憩,除持枪的卫兵外,年长者看起来个个像文化人,年轻者像刚离开学校的学生哥。据说他们是解放军华南文工团的一支分队,他们在学校里一边休息一边议论说:这里的学校教学楼是西洋式的建筑,又有美丽的花园,哪像是在农村呀,简直能与大城市里的大学校园媲美呀!这就是外地文化人对养正的真实评论。

(未完待续)

建于1934年的养正学校,1941年春影

建于1934年的养正学校,2001年5月影

2002年重建的养正学校

新校往后建,玉兰树现在在教学楼前面

作者:陈平丰(旅北京)

照片来源:《养正学校百周年校庆专刊》(亦之搜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