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同样是采访张桂梅,这篇报道的现场观察最优秀!

点击上方蓝字“独秀新闻工作坊”,一起玩耍吧!
排版 | 李秋琳
王老师点评:
张桂梅是2020年重要的典型人物之一,无数家媒体无数篇报道,视频的文字的,数不胜数,这次典型报道成功实现了“破圈传播”,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今天要说的是人物采写中的现场观察。很多同学以为,人物采访就是一问一答,但其实有时候,现场观察能够得到更优质更独家的内容,甚至比提问更重要。
今年7月份,中宣部组织了全国媒体对张桂梅的集体采访,当时推出的一批文字报道中,《新京报》的《63岁女校长和“大山里女孩”们的高考季》是最感染人的,大家可以和《人民日报》的《高考正在进行,拿命办学的女高校长张桂梅是怎样“炼”成的?》进行对比学习,从来自现场的观察和体验出发,还是从一堆资料的梳理整合中出发,最后的感染力完全不一样。
这里截取的是《新京报》报道的第一部分,蓝色部分全部来自于“观察”。
“63岁的张桂梅是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华坪女高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建校12年来,已经有1645名女孩考上了大学。离高考越来越近,张桂梅总是吊着一颗心。她唯一的执念是,余生能培养出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
新京报记者 王昱倩 实习生 卓曼曼编辑 胡杰 校对 柳宝庆
7月4日凌晨5时15分,张桂梅在一间学生宿舍中醒来。这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平时,她和一名学生赵思翎(化名)住在这里。
一睁开眼,张桂梅就感到全身僵硬、头疼欲裂。她没敢发出声音,用手示意宿管员过来,从床上捞起她瘦骨嶙峋的身体。她穿着一件十几块钱的土黄色外衣,黑色裤子,十根手指的关节和手腕处贴着膏药,痛苦地抱着额头。
过了一会儿,张桂梅摸出枕头边的黑框眼镜戴上,又稍微整理了下头发,艰难地扶着墙离开了宿舍。18岁的赵思翎睡得正熟。还有两天,赵思翎就要奔赴高考考场。
63岁的张桂梅是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华坪女高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建校12年来,已经有1645名女孩考上了大学。
张桂梅从来不用“贫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学生,因为贫困也是一种隐私。她叫她们“大山里的女孩儿”。
“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变三代人。”张桂梅说。

“周扒皮”、“老大”、“张妈妈”
赵思翎是一个圆脸,戴着眼镜、性格安静内向的女孩。她出生在华坪县一个偏僻的村落,11岁的弟弟在一次意外中溺水身亡,父亲终日酗酒、打骂母亲。
张桂梅知道这些情况时,赵思翎已经试图自杀过好几次。她把赵思翎的父母叫到办公室大骂了一通,然后让女孩搬着床褥跟自己睡一间宿舍。丈夫早逝后,张桂梅一生再未结婚,无儿无女,每天住在女高,与学生同吃同睡。
这间宿舍原本还住着几个女学生。被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严重骨质疏松、神经鞘瘤、高血压等17种疾病缠身的张桂梅有时疼得夜里呻吟,她担心学生害怕,叫她们搬走,只留下了赵思翎帮她叠被子、收拾内务。
赵思翎想考到东三省的大学。“我们那个村里,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同龄人,已经结婚、生小孩、干农活了。只有靠学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在这所女子高中,有贫困或者单亲的学生,也有家境良好却冲着学校的名声来的。在这里,相继考出了浙大、厦大、川大、武大等众多双一流高校的学生,2019年的一本上线率是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
张桂梅既是后勤,也是保安。她的脸色枯黄干瘦,眼角、额头和腮帮布满皱纹,头发稀疏碎落,额前的刘海遮盖着一个拇指大小的肿瘤,由于长期病痛,身体几乎瘦成了骨架,但说起话来却语速疾厉、逻辑清晰又不失幽默。
每天起床后,她总是佝偻着身子,双手扶着楼梯栏杆,费劲挪动着关节变形的脚,负责照料她生活的学校职工准时等在宿舍楼下,骑着摩托车载她去教学楼。趁着学生没起床,张桂梅摸黑一个个打开教学楼的灯。
凌晨5时30分,天空露出一丝曙光。张桂梅提着喇叭来到教学楼的三楼,“姑娘们,起床了!”楼下已经有零星的学生揉着眼穿行,她催促道,“傻丫头,快点呗!”涌入教学楼的学生越来越多,她提高了声音,“时间快到了,迟到了的扫球场去!”
有的学生冲进来和她撞了个满怀。她轻轻拍了下学生的肩膀,“别怕,灯都打开了,我走过了一遍,很安全。”20分钟后,等到每间教室传来了读书声,张桂梅再把整座教学楼的灯一个个关掉,查一遍早课。
早上6点40分,张桂梅回到校长办公室,手上提着从各个教室搜罗的垃圾,用黄色塑料袋装着,堆放在地上。儿童福利院的人员每天定时来取,能卖十几块钱。他们同时也给张桂梅送来早饭,一碗绿豆粥和两个包子。
这是张桂梅难得的清闲时刻。她坐在椅子上,缓慢地喝着粥。这间十几平方米的校长办公室陈设简陋,放置了四张办公桌、一排书橱、用来会客的两个长木椅和一张方桌。墙上挂着装裱仔细的书法,“天下为公,为天下母;赤子好学,女子好学。”
伴着这顿早饭,张桂梅吞下了12种药物,包括颈痛片、骨疏康胶囊、风湿定胶囊、六味地黄丸等。她小心地把包子里的肉剔出去。以前她不舍得吃肉,省下工资塞给学生,这几年,一吃肉她便会呕吐。
对她来说,进食是为了吃药。这些药物更多是为了止疼。手上的止疼膏药一天能用掉2盒,为了省钱,她只好白天贴,晚上不贴。胳膊上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只能强忍着,脚上、背上就抹痛风型凝胶。
在学生面前,她小心地隐藏起重疾缠身的一面。她依旧是那个凌厉、蛮横的老太太,学生们叫她“周扒皮”、“大魔头”,也有人喊她“老大”、“张妈妈”。
女中的墙上没挂过校规校纪,制度却“残酷”至极。比如,女生们一律齐耳短发,身穿红色校服,每周只能洗一次衣服,有3个小时能外出。为了不让学生有情绪,女老师们也不能穿裙子,不能浓妆艳抹。
学生们每天的午饭时间只有10分钟,需要完成从打饭、吃饭、刷碗的整个流程。张桂梅坐在食堂里计时,为了不让她们把时间浪费在聊天上,张桂梅用大喇叭放红歌,声音几乎震裂了食堂。
吃完饭,学生们捂着耳朵跑出去,回到宿舍午休。张桂梅站在宿舍楼下盯着,按照规定,宿舍的门不能关,谁要是玩手机或者聊天,她马上能听到。
晚上下了自习,张桂梅再次清点一遍人数。离高考越来越近,一个学生腹泻请假去医院,她坐在楼下等了40分钟。一个高三班主任说,班里11个学生请假回家了。她立马发了火,“明早6点不回来,把她们的铺盖收拾出来,让她们滚蛋。”
每年的这个时候,张桂梅总是吊着一颗心。她逢人就念叨,如果能培养出一个清华或北大的学生,她死也瞑目了。高一、高二的学生每次做课间操,就在教学楼下齐声大喊,“学姐加油!加油上清华!加油上北大!”
“我想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张桂梅说。当记者问她,那您要付出的是什么?她的泪直直地掉下来,“我们几乎付出的是生命。”
“独秀新闻工作坊”采写小课堂
观察是用心去观看和体验、体察;是记者的亲眼所见、亲身体会。
一、观察的类型
场景观察:主要用于比赛、活动、会议、灾难等现场感较强的新闻。
人物观察:表情态度、言谈举止、着装穿戴、随身用品等,用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内心世界、人物与新闻事件的关系。主要用于新闻人物的特稿。
细节观察:采访时有意识的对现场事物或人物活动的某些细节留意、跟踪、捕捉。察人所不觉,记人多无睹。
二、现场观察的基本要求
(一)努力抵达现场
记者应该努力抵达现场,通过自己专业性的现场观察及采访获得信息并进行求证,以准确和全面地报道新闻。
(二) 注意观察的顺序
1、总(整体)——分(局部)——总(整体)的观察顺序是记者们最为常用的。
2、依据事件发展的过程,逐次展开对现场场景和人物言行的观察。
3、从事件中最能触动人心的细节入手,精细观察一个事件的断面,然后再拉开视野,观察宏观的场景。
(三)注意观察中的互动
记者在现场观察时,一定要注意把新闻事件中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的各种细节、行动、语言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观察效果。
(四) 树立写作的画面意识
要求记者拥有一双擅长发现和体察独特性的眼睛,从而让报道为受众提供其他人无法复制的画面。要求记者在观察中注意“五官并用”,捕捉现场的声音、气味、触感等元素并准确描述,从而为现场画面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让受众“感同身受”。
(五)捕捉典型细节
1、寻找与报道主题密切相关的典型细节。
2、寻找具有反差感的典型细节。
3、寻找具有突出画面感的典型细节。
4、寻找能够说明问题的数字细节。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