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什么意思(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公正、正直.)以公道的态度对待自己怨恨的人,把恩惠施与对自己有恩的人.就是说对待自己的敌人不要自私.对待恩人要感恩图报.

延伸阅读

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当然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谁说的?

“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故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是孔子说的话吗,孔子的本意是什么?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姑息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问题。他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人们不能偏离太大。“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

以直报怨原文?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直译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详解

直,即公正无私。善与恶、德与怨,是人类有了价值判断之后的概念。善与恶,性质相反,一正一负;通常谈及的善恶,判断标准是明确的,即总体而论的、伦理的;具体说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为善,对人类社会有害的为恶。

“适当的”不是“等价的、等值的”。等值的理解在历史上也有过,比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杀人偿命”。

以直报怨何以报德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回答:“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什么意思?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嗯就是形容别人对你有帮助的时候,然后,你也要帮助别人别人对你做的事情是有道德的,你也要做对别人有道德的事情哦,如果别人用,值得事情来对你的话,你也要抱怨回去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以直报怨,是指对方伤害你,你也用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的意思。

以德报德,是指对方给你以恩德,你也要用同样的恩德回报对方的意思。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什么意思?

意思是: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该句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又见,《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与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