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公安县农村低保每人每月多少钱啊(公安县农村低保每人每月多少钱补贴)

公安县农村低保每人每月多少钱?

公安县中心城区低保标准最低每人每月500元,农村五保标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中心城区、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为6000元/年人,洪湖市5850元/年人,监利县5800元/年人,江陵县5680/年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各地按照集中供养的标准的70%执行

公安县地名的由来?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全县辖16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国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 公安置县始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时名孱陵县。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刘备领荆州牧,立营油江口,取左公刘备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公安县由此而得名。这里曾是“三国”时期主战场之一,刘备城、吕蒙营、陆逊湖等遗迹至今仍在;东晋时期公安学子车胤,囊萤苦读,自强不息,成为《三字经》中世代相传的典范;明末袁氏三兄弟开创的“公安派”文学新风,影响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率领的红二、红四方面军“公安会师”,彪炳史册;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王竹溪从公安走上技术报国之路,成就斐然,声名远播……

“公安县”在哪个省﹖?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部,隶属荆州市。 位处长江中游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 总面积为2257.5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最宽处为51公里。 2007年末人口为105万人,其中99.9%为汉族,方言为西南官话。 公安古称梅园,最早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当时称孱陵。后因东汉末年左将军刘备领荆州牧、称“左将军”,驻军于油江口(今斗湖堤镇),时人称他为“左公”,“公安”便是取“左公安营扎寨之地”之意得名。此外公安也有“三袁故里”、“百湖之县”、“七省孔道”等别称。

湖北公安县十大名菜?

牛肉炉子

牛肉炉子是公安县对牛肉火锅的地方称谓,公安牛肉火锅分为牛杂、牛三鲜、牛蹄筋、黄金管、纯牛肉等多种,是典型的地方特色菜肴,肉质紧实,不腥不燥,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品尝过的人都会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锅盔

公安锅盔是一种烤制的面食,是公安县的一种地方美食小吃。它是用面粉、肉末、芝麻、辣椒油等为食材制作而成,是唯一集炉壁煎,炭火烤,热浪热气蒸三位一体的绝妙面食!品种有糖锅盔、鲜肉锅盔、牛肉锅盔、梅菜锅盔等十多种。

豆皮

公安豆皮是湖北公安县的一种可以像面条一样煮着吃的传统名吃。在公安农村,摊豆皮是一件大事,左邻右舍的老乡都会相互帮忙,用大米、荞麦,或者绿豆、黄豆,按照一定比例掺合在一起,男人们用石磨磨成浆后放入热锅内摊制而成,女人们用刀切丝,晒干。豆皮可煮、可煎、可炒,味道各有千秋。

湘妃糕

湘妃糕是湖北公安县的传统佳肴,在当地不管谁家请客摆席,上的第一道菜肯定是它,所以又叫头菜、三鲜头菜。三鲜头菜以鱼糕、鱼丸为主,加上猪肝、腰花、肚类等三鲜,辅以金针(即黄花菜)、黑木耳、冬笋等配料,使整道菜色调丰富,鲜嫩可口。

夹竹园火腿

夹竹园火腿是公安本地的一种特色美食,夹竹园火腿用黄豆制成,色泽酱红,形似火腿,柔中带韧,口感筋道,香鲜微甜,是公安人摆酒的一种常用菜。

柞胡椒

柞胡椒,是公安老百姓家常必备的一种小菜。不只是‘特辣特辣的辣椒’那么简单了。我们那边的人有时候也把辣椒叫胡椒。‘柞胡椒’是把磨碎的大米和剁碎的辣椒加盐放在坛子里发酵。吃的时候用油炒得金黄金黄,而且炒几遍又会更好吃。殷实的人家‘柞’辣椒的时候还会把肥肠或肉 ‘柞’进去,那就更好吃了。

糯米灌胡椒

糯米灌胡椒,将大个的红辣椒洗净,掏空内物,满满的塞上糯米,放入坛子,腌制而成。既有糯米的酸味,又有辣椒的辣味,还有老坛里独特的香味。

米豆腐

米豆腐是公安当地农村用大米加工的一种传统特产,有些人应该都没有听过这个,因为是用米做成的,吃起来像豆腐一样嫩滑,所以叫做米豆腐!

孙夫人牛肉酱

公安非遗美食“孙夫人”牛肉酱,据说来自民国初期洪水肆虐,公安县麻豪口镇善良的孙家夫人不忍灾民饥寒,搬出家藏的十坛老酱,并宰杀一头老牛,吩咐家中佣人许三秀用老酱和牛肉粒熬制后分装200余小坛,逢乞必送,这坛“牛肉酱”就此流传。

刘备鸭

刘备鸭传说是刘备麾下大将黄忠亲手秘制,非黄氏不外传,一千多年以后,黄氏后人黄大勇将其发扬光大,肉质鲜嫩,骨里透香的刘备鸭开始香透全国。一日辛苦半只鸭,半壶老酒活神仙。荆楚孱陵刘备鸭,美味浓情传天下。

湖北省公安县有哪些乡镇?

共有16个乡(镇)。

名称:埠河镇、斗湖堤镇、夹竹园镇、闸口镇、杨家厂镇、麻豪口镇、藕池镇、黄山头镇、甘家厂乡、孟家溪镇、章田寺乡、南平镇、章庄铺镇、狮子口镇、斑竹垱镇、毛家港镇。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部,隶属荆州市,位处长江中游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著名作家碧野先生曾冠以“银公安”的美名。

公安县辖16个乡镇,版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是全国重点粮、棉、油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历史沿革

公安,昔称七省孔道,最早叫“梅园”。早在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即建孱陵县(公安县的前身)。县域凭临长江天堑之险,又当南北皇华驿道(现为207国道)要冲。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至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图谋霸业。公安县名始于这时。219年,孙权趁刘备进川之时,进而亲驻公安夺回了荆州,又复县名为孱陵。

280年,分孱陵立江安县,县邑设二圣洲;548年,改江安县为公安县;589年,将孱陵县和永安县并入公安,改名公安镇属荆州总管府南郡;742年,公安属荆南节度使管辖;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公安为南平国属县;北宋初年,公安属荆州湖北路江陵府,后又名为荆南府;1130年,公安县升为公安军,置镇抚使;1135年,撤销公安军,恢复公安县建置,属荆南府,1364年,公安属湖广行省荆州府;1376年,公安属湖广布政司为第二县;1912年,公安属湖北省荆南道;1932 年,公安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7 月公安解放,属荆州专员公署领导;1968年,公安属荆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公安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95年,公安属荆沙市人民政府领导;1997年,公安县属荆州市人民政府领导至今。

首建孱陵县时,县城设在柴林街,又名孱陵街,280年,县城设二圣州,南北朝末年,二圣洲被江水冲毁,县城迁至油江口,取名梅园,并砌砖石城墙。“周围三里有奇”,城门四座,上有城楼,东为蒙城门,西为孱陵门,南为崇明门,北为大昕门;1628年,梅园失火,焚烧一昼夜,致使城内外官署、民间、祠庙、城楼焚毁,烧死700多人。公安藉御史毛羽健向朝延上疏,请求迁城椒园,建土成一座,城门四座;163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迫近荆州,公安籍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邹之有向朝庭上疏惊呼“时流贼遍满”,“足为寒心”,请求迁城于祝家岗,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将新城全部烧毁,县城复迁椒园。

1648年,县城迁斗湖堤,只建官署,未筑城墙,1651年县城迁祝家岗,复建官署城门,1717年县城重加修建,“周围计五里三分”,四门建有城楼;1873年,松滋江堤溃口,洪水浸及公安,县城被水冲毁后即迁唐家岗,越明年筑土城,“城周围五百五十丈”,四座城门建有城楼,东为朝阳门,西为宝城门,南为文星门,北为迎恩门;辛亥革命后,民国县署仍设城内;1926年改名为县政府,驻地未变。

1938年11月11日,日本侵华飞机9架首次轰炸南平,县署城墙全部摧毁,县政府迁驻狮子口;1943年3月迁王家厂,6月迁支苏堡;1944年1月迁驻申津渡;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0月县政府迁回南平;1949年7月公安县解放,县人民政府驻地南平;1952年新设荆江县,人民政府驻斗湖堤;1955年公安县与荆江县合并,人民政府迁驻斗湖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