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父亲的病主要内容概括200字(父亲的病主要内容100)

父亲的病主要内容概括200字(父亲的病主要内容100)

与父母共处的四十年时光,算起来,也就是三场病的事。母亲的一场病,父亲的一场病,我的一场病。?

父亲于1983 病倒,2001年去世,在病弱中度过了十八年,母亲照料了他十八年,我们与父亲度过了十八年的患难与共;接着,母亲于2002年病倒,她治愈后,我又于2007 年病倒,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到病倒之前的状态,重复了父亲病弱近二十年的命运,一直是母亲陪伴着我,家人与我患难与共到如今,给了我第二次的生命;然后,母亲又于2010 年病倒,2011 年去世。??

?几十年来,这几场病,几乎贯穿了我们相逢的全过程,一家人都没有轻松生活过,不是牵挂着这个,就是牵挂着那个,那颗悬着的心,从没有放下来过。??

?作家王小波说,生命是一场偶然,我们在其中寻找因果,每个人一辈子必有一件事是他一生的主题。??

我与父母这一生的主题,就是与疾病抗争,与疾病带来的艰难困苦抗争,又在疾病中相扶相惜,在疾病中成长。这一生,我饱尝疾病带来的种种滋味,也让我懂得,在疾病面前,他们的爱是多么的伟大,生命又是多么的渺小,我们又该怎样去保持坚强。??

?父亲是在2001 年冬天去世的。父亲生于冬月,小名“冬景”,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是冬月,也是冬天。我没能为父亲送终,也没能看到他的遗容。从学校赶回家的时候,父亲已入殓。这是个终身的遗憾。??

但反过来看,父亲留给我的最后印象,永远是鲜活的面容。我记忆中的父亲,梦中的父亲,一直都是活着的模样。??

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因风湿到一所民间医院就诊。关节炎是治好了,却将风湿逼到了心脏地带,父亲从此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从此,父亲失去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变得孱弱不堪。二十多岁,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光,父却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病弱之路。??

?最后一次治病,又是抱着试一试的希望,我们寻到乡下的一个民间医生处。医生说在脚板上敷药,然而一个疗程下来,并没有奇迹发生。父亲回家后全身皮肤开始溃破,没多久,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父亲是个急性子,一生要强,不甘人后。刚成家时,因为拼命攒家底,积劳成疾,病倒后,仍不懂得让生活的脚步放慢一些,为家庭操碎了心。表现在治病上,也是急于求成,巴不得快点治好。听说哪里能治病,他就去寻医问诊,却是欲速则不达,以致英年早逝。??

?这样的病急乱投医,在其生前的求医经历中,也多次发生,都是绝望中的求生本能使然。??

听说哪里的蚂蚁能搬药、鸟能啄药,父亲都要让我母亲去取药。这当然没有科学依据,根本就不靠谱。母亲不信这些,两个人经常为此发生争吵,但她又拗不过父亲,只有违心地去有“大仙”的地方拿药。??

?他听说醋蛋合用能治病,于是在家试偏方;听说甲鱼能治病,他又指望着能捉到甲鱼。然而每一次希望,最后都以破灭告终。??

我跟父亲一样,也总盼着能有奇迹发生。我曾在书上看到有飞碟飞过阿拉伯某地,当地的病人病都好了,我就盼着能有幸运降临,有不明飞行物飞过我家上空,让我父亲的病突然好起来。当然这也只是美好的传说与愿望,哪有这样的奇迹呢???

?好几次,我从学校回家,看到父亲按着偏方在家冲醋酸蛋花喝,心中就想哭。我知道,这个并没有用。他已经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吃几口稀饭都会心慌,这蛋花又哪有什么神奇的起死回生之效?但求生的本能,又让他一次次去尝试,盼着奇迹的发生。??

?人其实是要活在希望里的,与其说父亲是喝醋酸蛋花治病,不如说是为自己喝下祛病的希望,也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一天又一天。??

我总觉得,父亲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贫困。慢性病,就是三分治,七分养,父亲既没有经济条件好好医治,又没有闲心来慢慢调养。身体稍有好转,他就扑下身子做事;一病倒,治病又要花钱,为挽回损失,他又拼命劳作;因贫致病,因病致贫,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母亲经常劝父亲:“你不动还好一些,一动又病倒,得不偿失。” 可父亲是闲不住的人,让他静养,他做不到。直到这种反复的轮回,将他的身体消耗一空,不剩任何力气为止。他就是做不动了,每天都还在想着家务事的安排,指挥我们行动。??

父亲生活又很节俭,身体再虚弱,也是省着,舍不得吃喝。每次我到县城药店去为他买消炎药,他总是叮嘱我买最便宜的。自家养的母鸡下了蛋,他一个个存起来,再卖给邻居,以换取些零钱补贴家用,都舍不得自己吃。这样的过度节俭,对他身体的恢复其实不利。??

?在物资缺乏的年代,节俭也是必须的。我们那儿叫“会活命”,过日子就是要会算计,省着用,别浪费。起家如同针挑土,勤俭节约不仅是我父亲的习惯,实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个并没有错。??

只是我父亲比常人更节俭。我们小时候煮老蚕豆吃时,他都舍不得放油,也不放盐,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咽。我就羡慕邻居家,同样是吃老蚕豆,放了油盐就可口多了。其实我们家也不是吃不起油盐,母亲还有份工资,那时父亲还能下地劳动。父亲在病倒以后,也是舍不得就医,舍不得吃喝。然而怕花钱的结果,是让父亲的身体状况一步步恶化,反而要花更多的钱。??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父亲没少哭过。父亲一向坚强,在困难面前,在疾病面前,他并没有哭过,总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然而在他离世前的最后一年,当一切已无能为力,当他只能蜷缩在床上,连饭都只能等孩子放学回来送到嘴边时,那么坚强的他,瘦弱的胳膊已扭不过命运的大腿。??

年轻时,父亲有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要强,这时,父亲已是“我命由天不由我”,自知看不到好转的希望,陷入感情崩溃的绝望中。??

父亲舍不得这个世界,更舍不得我们。是啊,谁愿意在四十岁就离开人世,谁愿意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一病不起?这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一个家庭刚组建,世界正要展开他斑斓的花瓣,书写无尽的传奇,父亲却是一病不起,根本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一直在与疾病抗争,一步步地走向衰弱。??

以前父亲总是不愿到医院接受治疗,怕花钱,都是在家由我姐姐给他扎针。最后一次住院,他一反常态,知道我母亲已拿不出钱了,就捎口信将几个侄子找来,让他们凑钱给他住院用。这种反常,实是最后的挣扎,也是绝望中的求生本能。他已顾不得那么多了,从不愿麻烦他人,从不愿给亲人增加负担的他,想抓住求生的稻草。??

我最后一次看他,是在乡下一个民间医生的房子里。父亲那时已不能起床,躺在异乡农舍的病榻上,脚底还贴着民间医生的土方膏药。匆匆一见,那次的面容,已有些模糊。??

?回家后,听姐姐说,父亲的皮肤已开始溃烂。即便到了这般地步,父亲仍想着能好起来。但他的命运已无法扭转,半夜,姐姐扶他起来,他就在姐姐怀中溘然长逝。母亲正在家里收红薯,父亲去世的时候,姐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姐姐也才二十岁出头,她就这样,一个人面对父亲去世这件事。我不知道,那个晚上,姐姐是如何度过的。我一直没问,也不忍问。??

可以想象,她经历了怎样的哀恸。我闻讯回家时,父亲已入殓,都没能见到她的遗容。姐姐在父亲的灵前与我抱头痛哭,说:爹啊,你的儿回来看你来了。那一年我二十岁,却再也看不到父亲的模样了。埋葬完父亲的第二天,我在父亲的坟前磕了几个头后,接着上学去了,身后的一切,都留给了母亲。因长期承担着生活的重压,母亲再也坚持不住,大病了一场。??

我们一家人,又陷入新的劫难。??

?父亲去世那年,我放寒假回家时,母亲已有发病的征兆。父亲的去世,恰恰增加了母亲内心的愧疚。虽然她已竭尽所能,但母亲是完美主义者,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其实,这世间所有的悲苦,她都已为他尝尽。那个冬天的原野,对我们来说格外荒凉。??

?母亲一个人面对着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庭,中途走散了一个相濡以沫的成员,那种离散与缺失的悲怆,跟我们失去父亲的伤痛一样沉重。家里挂着父亲的遗像,母亲总觉得这遗像是活的,眼睛能动,嘴也似乎能说话。家里的物品,也好像每天都被父亲翻动过。母亲心力交瘁,再也难以坚持。就像一个人长途奔跑到了终点,耗尽所有的力气后会瘫倒在地上一样,母亲再也没有力量了,终于没能坚持住。??

?我闻讯回家时,母亲已住院。爷爷一见我,就老泪纵横,说了一句:“你母亲病了。”然后,他就再也没说什么了。??

母亲病了,家中的一切,又是姐姐来承担。她一次次到医院探望母亲,鼓励母亲战胜疾病,又安排好弟弟的生活。我从老家直接坐车到武汉上学了,都没有中途去咸宁看一下住院的母亲。那时年轻,自己还是不懂事。我与父母,一向聚少离多,基本上就是放假时能见见。有时放假了,父亲住院去了,还见不着。??

与父亲在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我与他的团聚时光其实很少,与母亲也是如此。??

?二十多年后我病倒时,母亲来医院看我,待了将近一周。老人家就感慨:“我们娘俩从没在一起相处过这么长时间啊。”是啊,这就是我们那时的生活常态。每次相聚,就是匆匆几天,而且,不是愁中即病中,很少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八年间,我们多次这样,找乡下的医生来救命。一次次,无论中午,或是晚上、半夜、凌晨,我们都曾为父亲去找赤脚医生。乡间的赤脚医生朴实,不管什么时候,随叫随到。??

二十年后,母亲病倒,又被送到我父亲当年住的县医院,当年是母亲在这里照料父亲,如今是我们在这里照料母亲。同样的内科病房,医生护士也都换了几茬,物是人非,又情景依旧。而母亲在最后的时刻,被送回村子,当年为我父亲治疗过的赤脚医生,又来为我母亲输液。一幕幕重现,让人百感交集。??

父亲去世时,我二十岁,??母亲去世时,我四十岁。??我这辈子所过的生日,也就这两个。??都在他们离世之前。??两次生日之后,是两次诀别。??这种巧合,常令人心酸。??

?二十岁的时候,国庆节放假回家,父亲吩咐姐姐杀只鸡,为我过生日。我的生日在阳历十月份,虽然不是国庆节这天,但也只有假期我才有时间回家,母亲就趁这个机会,给我过了个生日。但那碗鸡汤炖好后,我一块都没有吃。??

父亲抱病在床,平时连口粥都难以喝下,我又哪能吃得下鸡。那碗鸡汤,我全部留给了家里。返校那天,看着我离家的身影,父亲大哭起来,哭了一个下午。这是他第一次放声大哭。父亲是一个要强的男人,从没怕过谁,也没怕过事,但终究,敌不过疾病与命运的安排。他再也忍不住,想着孩子长大后离他越来越远,不免伤感起来。??

父亲在我面前并没有哭,只是在我离开后才在家哭了起来,他并不想将他的伤感传递给我,也不愿我在外面为他牵挂。我离家的时候,父亲还给了我几十元钱,让我买条秋裤。他怕我在外面冷。父亲自己身体不好,总是惦记着我们的健康,他挂在嘴边反复叮嘱的,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他那个年代的话语。??

?父亲没念多少书,说不出什么道理,就是念叨着这句话。这应该是他的切肤之痛,我们那时年少,对这句话也没多大的体会,几年后,我自己还病倒了,这时父亲已不在人世。我常想,要是他在,会多么伤心。他最欣慰的,就是自己以病弱之躯,将孩子好好地拉扯大。如果他看到我将身体拖垮成那样,会多么难过。??

世事没有假设,我辜负了父亲的嘱托,也辜负了母亲艰难的一生。我四十岁那年的国庆节,母亲与姐姐来到武汉,为我过生日。那时,母亲已患病,吃不下饭,伴有胸痛。我因为年轻时的胃病经历,对母亲的胃病没有重视,凭经验以为跟我那时差不多,慢慢调养就行。??

母亲来到武汉,我也没想过带她到医院再检查。那个生日,母亲已吃不了什么东西。她给了我一千元钱,又说,不知我下个生日,她还在不在。我安慰她别乱说,以后会好起来的。??那钱我没有收。但那个生日,我却过得有愧。??

母亲的病情,因我的疏忽轻慢一再给耽误了。直到最后她吐血,我才感到不妙,带她来武汉检查,但一切已经晚了。第二年春,母亲就走了。如她所言,她不能再陪我过生日了。两个国庆节假期,父母陪我过了两个生日之后,我的下一个生日,就没有他们相伴了。??

这种巧合,是我与父母这一生聚少离多的见证,也是这半生缘分的宿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