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南陵别儿童入京(实锤!《南陵别儿童入京》创作于安徽南陵的最新证据)

南陵别儿童入京

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诗的国度”。李白开创了唐朝独树一帜的诗风,这样一个千古奇才曾寓居于名不见经传的南陵县何湾镇寨山村,又怎能不引起当年众多学子与各级官员的重视?根据春谷黄峰《孙氏家谱》和民国版《南陵县志》我们发现,(如图)
(春谷黄峰《孙氏家谱》 图片)

《家谱》和《县志》都分别载有“开元丙寅秋與客饮寨山中作。宣州刺史骆知祥命工刻石於寨山上”这样的记载,又显然给我们带来了两个问题。(1)《南陵别儿童入京》到底创作于何年?(2)骆知祥又是什么时候在宣州任刺史的呢?“开元丙寅秋與客饮,寨山中作。”我们知道开元丙寅年是唐代开元十四年(即公元726年),与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两相比较早了十六年,从《李白诗作纪年》来看,这一年李白才二十六岁,还没有结婚。这是一个时间上的错误记录。我想这并不奇怪,因为东晋至唐代天宝年间南陵地区的行政区划变动比较频繁。我认为有可能是编撰人员误将李白二十六岁,在开元丙寅年(即公元726年)到当年叫陵阳山或九子山时,写下《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从而得名“九华山”一事例时间,错误地推算成了在南陵寨山写《南陵别儿童入京》了。从方方面面的例证来看,李白前前后后来南陵至少三次,每次来都留下了的诗文,共计十八首(或二十一首)之多。“天宝元年”被误写成“开元丙寅”,我个人认为也不应该强求责备。
(寨山一侧风光图)

“宣州刺史骆知祥命工刻石於寨山上”。那么,骆知祥什么时候在宣州任刺史的呢?进一步查看台湾版《四库全书》之《十国春秋》和清代《宁国府志》,我们知道当年的宣州刺史骆知祥是合肥人,晚唐昭宗天复年间(公元901—904年)任宣州长史,精于吏治,行事严谨。当年南陵隶属于江南西道宣州,骆知祥在宣州任职刺史的年代是晚唐昭宗天复年间(即公元901—904年),是在唐天宝元年一百六十年后。换句话说李白来南陵寨山寓居的历史,是一百六十年后作为“市长”的骆知祥了解到了这一情况,才将其《诗》镌刻在了南陵寨山一侧的岩壁上。我想:这从李白天宝元年创作《南陵别儿童入京》到一百六十年以后的晚唐,宣州刺史骆知祥再“命工”将其镌刻巨岩上,虽然时间间隔较长,倒是远比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学者们的“推测”要确切真实的多。众所周知,中晚唐时期,南陵县的领土范围很大,据《南陵县志》记载:“《旧唐书》志,肃宗以后观察使治宣州。《省志》唐书志,宣城郡南陵县望,武德四年隶池州。”“《旧唐书》志,池州南陵县,汉春谷县地,梁置南陵县,治赭圻城。长安四年移治青阳域。旧县志:青阳域即今县治。”“天宝元年,析泾、南陵、秋浦置青阳县。”也就是说,唐代南陵县的领土大到涵盖了今天的南陵、繁昌、铜陵三个县的全部和今天的青阳县的部分地区。换句话说,这么大的唐代南陵县,作为晚唐宣州刺史的骆知祥(公元901—904年)在哪儿寻不见一块岩壁?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南陵县的寨山,即通往(今天)铜陵的一处岩石上镌刻李白的诗呢?显而易见,就是因为李白当年与南陵寨山的刘氏生活在一起了,并且在寨山安了个家,且女儿平阳和长子伯禽一直生活在寨山。这才有了李白《诗》“寨山中作”一说;这才有了宣州刺史的骆知祥(公元901—904年)“命工刻石於寨山上”的记载;这才有了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诗仙李白曾寓居在今天的南陵县何湾镇寨山村,并在此“应诏”入京时写下脍炙人口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作。
寨山脚下的美丽溪流图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唐代的对外开放与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都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也是世界史上所罕见的。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之国度” “万国来朝” “唐三彩瓷” “日本遣唐使”“ 鉴真东渡”“ 新罗遣唐使” “ 玄奘西行”还有专门为外国留学生设置的“宾贡科”(允许外国留学生通过考试在中国做官)道教、佛教文化等等,这一文化繁荣的“帝国”背后,我个人认为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金属资源“铜”的存在。无以数计铜量需求,使古代的丹阳、春谷、南陵作为“千年铜都”,无论隶属关系如何变化,均生产出了大量的“铜”原料,这些铜原料所生产的军中“兵器”、宫廷“器具”、民间“用具”,以及大量流通的铜制“钱币”等,都充分体现与证明了从开采矿石到生产铸造,在当年南陵地域上的“盛况”。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南陵地域上的这种“盛况”或许今天的我们是不敢想象的。其实,“国之重器”——青铜龙耳尊等在南陵县何湾镇境内的出土,恰恰证明了商周以来南陵作为“千年古铜都”的历史地位与繁荣。先秦即如此;“贞观之治”亦如此;到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时期,我认为其繁荣盛况也并不例外。李白的“炉火照天地”是《秋浦歌》中的第十四首,尽管后人在编辑《李太白全集》时,将其散在池州、南陵等地创作的诗歌,归集为《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其诗句所刻画的金属铜、铅、锌等冶炼场景,在当年的南陵寨山等地应该随处可见。围绕今天的南陵县何湾镇寨山村,我们发现了多处的铜、铅、锌古矿遗址和大量的古代冶矿渣,这些发现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李白天宝元年在茫茫人海中结识南陵寨山“名家之女”刘氏,并寓居寨山将自己和原配夫人许氏所生的一双儿女置于家中,由刘氏照料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李白“应诏入京”任“翰林待诏”不足三年,其政治梦想破灭。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已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了。
(出土于何湾团结村的龙耳尊)

诗仙李白的诗歌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南陵县何湾镇的文化根脉。遥想仙风道骨的诗仙李白颠沛流离之“求仕”过程,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一位狂放不羁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浪漫李白;一位心怀百姓疾苦“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的“青莲居士”;一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飞兮振八裔”的李太白,最终留给我们后人的除了诗歌词赋以外,千百年来让人们更多的怀念与思考。
寨山冬韵

南陵别儿童入京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