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玉米花 | 莫永波

star-tree-topper-glyph

喜欢“卢氏文苑”点击蓝字关注

文/莫永波

中午下班走在大街上,突然传来“嘭”的一声巨响,闻声望去,原来是曾经熟悉的爆玉米花机又重现街头。

世事难料,以前城里人不稀罕的玉米花现在却成了香饽饽,许多人排起长队去购买。也许是人们认为超市里销售的玉米花含有添加剂,就觉得这种老方法爆出的玉米花既环保又卫生,吃起来放心。因此,这一消失多年的手艺在卢氏县城又悄然出现了。

小时候,家乡人没有高档的零食招待客人,核桃和柿饼几乎家家都有,但玉米花却是较为稀罕的零食。每年冬天,吃玉米花是一件令我十分向往的事情。年近腊月,有的小伙伴就开始念叨:“去年爆玉米花的张老汉为啥还不来?”在望眼欲穿中,终于等来了骑着破自行车的张老汉。这对于孩子们而言,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全村男女老少很快就知道爆玉米花的老张来了。孩子们急切地催着父母爆玉米花,冬季农闲,大人们也没什么事儿,就提着玉米、糖精和干柴来找老张了。

爆玉米花的场面很热闹。山里最不缺的就是干柴,人们搭好干柴后,燃起熊熊大火,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孩子们在人群里来回穿梭,好不快活。爆玉米花的场地无论选在谁家门前,主人都感到很幸运。在人们眼里,爆玉米花的人算个手艺人,颇受人尊重,尤其是小孩子重点巴结的对象,因为张老汉一生气,就装模作样地要收拾东西去下一个村子。盼了一年了,可不能让他轻易走了,所以不仅要好话说尽,还要好饭伺候着,一定要多留他几天。因此,张老汉不管到哪家,都是好吃好喝管饱管够。如果谁家怠慢爆玉米花的人,乡亲们都会背后说这家人小气。

高温才能将玉米爆成花儿,其间需要鼓风吹火。村里没有电,也没有鼓风机,用的是木制风箱。这是年轻人比力气的战场,小伙子们轮番上阵,谁拉得快拉得时间长,就会赢来赞扬之声。风从木盒子里源源不断地吹出来,起初火苗儿温顺地吻着装满玉米花的铁锅,当拉风箱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时,风助火势,火苗儿由温柔转为狂热的烈火,拥抱着翻滚的铁锅,难舍难分,玉米花便在铁锅中进行着一次美丽的嬗变。老张一边快速转动着铁锅手柄,让玉米更加均匀地受热,一边不时地低头看一下气压表,达到他想要的温度时,他就大喊一声:“要出锅啦!”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候。出锅时,老张具有炮手般的勇敢和果断,他一手提锅,一手拿着开锅的钢管,将锅对准竹筐。竹筐里面压着一块重石头,还要一个小伙伴坐在竹筐上压筐。谁要是能坐在筐子上,就会得到小伙伴的羡慕。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张用脚踩紧锅底,双手用力一转,“嘭”的一声巨响,竹筐里像变魔术似的装满了玉米花,芳香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小伙伴们纷纷伸出小手在筐中抓一把,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刚才因压筐而摔跟头的小伙伴来不及多哭两声,已纵身加入抢玉米花的队伍中了,再不去抢可就没了。乡下人厚道,即使一口袋玉米花被孩子们抢得仅剩半袋,也要把剩下的玉米花让周围每人都抓一大把,才拉着自家的孩子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又香又甜的玉米花,又浓又醇的乡愁,永远在我的记忆中飘荡。

编者推荐:

读着《玉米花》循着记忆里的清香,仿佛又回到那个寒冷的冬天,回到那个曾经热闹的村庄,和伙伴们看着通红的灶火,等待着大爷抡起铁锅,踹下一脚,一股香甜四溢,简单的心也美滋滋的。有人说玉米花“蹦出来是种惊喜,吃进去是份甜蜜”,我想这篇文章吸引我的可能就是这种单纯的美好吧!

作者文笔甚是精湛,将记忆里的玉米花写的绘声绘色,随着年龄渐长,玉米花带来的乡愁只会越发浓郁,感谢作者,让我们重温那段小美好,关于玉米花你有什么记忆呢?

作者简介:

莫永波,男,生于1981年,卢氏县横涧人。初学文不成,又习武亦不成,却爱读书作文,怡人娱己,涂鸦拙作,偶见报刊。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邦 宋海峰 李宏文

周天鹤 董建中 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和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卢辉 张瑞 张欣燕 程向楠

本期校审:知和

本期编辑:程向楠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关注卢氏文苑

点击“留言”

留下你的精彩评论!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