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潜江千年古县溯源之历史上的潜水

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人文潜江公众号

潜江千年古县溯源之

历史上的潜水

作者 杨金德

一般认为,潜江县因潜水而得名。考释潜江县名,有必要先弄清楚历史上潜水具体含意。

先秦时期,儒家经典《尚书》,有一篇《禹贡》,专讲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其中有言:“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 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是这样的意思:

从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长江、汉水奔腾入海,到九江一带流势很盛。沱水和潜水疏浚通畅以后,云梦泽地区也可以耕作了。那里的土是潮湿的泥,那里的田是第八等,那里的赋税是第三等,那里的贡物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犀皮和金、银、铜、椿树、柘树、桧树、柏树、粗磨石、细磨石、造箭镞的石头、丹砂和美竹、楛木。三个诸侯国进贡他们的名产,包裹好了的杨梅、菁茅,装在筐子里的彩色丝绸和一串串的珍珠。九江进贡大龟。这些贡品经长江、沱水、潜水、汉水,到达汉水上游,改走陆路到洛水,再到黄河。

这里两次提到潜水,既讲了沱水、潜水与云梦泽的关系,又讲了先秦时期荆州朝贡路线,先走长江,进入沱水,再经潜水,再入汉水,到达汉水上游,改走陆路到洛水,再经水路到洛阳。这样看来,当时的潜水肯定在现在江汉平原。

西汉初期成书的《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其《释水》篇曰:“水自河出为灉,济为濋,汶为灛,洛为波,汉为潜,淮为浒,江为沱,濄为洵,颍为沙,汝为濆。”其意思是潜水为汉水所出,系汉水支流。

东汉时期的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潜字:“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汉水为潜。”直接说汉水就是潜水,与《尔雅》的解释有别。从《禹贡》将“江、沱、潜、汉”并举看,《说文解字》的解释不符合《禹贡》的原意,也就是说,潜水不是汉水,是汉水的支流。

三国时期,桑钦著《水经》,说“潜水出巴郡宕渠县,南入于江。”他说的潜水在现在的四川达县一带,向南流入长江。

南北朝时期,郦道元作《水经注》是这样解释潜水的:“潜水盖汉水枝分潜出,故受其称耳。今受有大穴,潜水入焉。通冈山下,西南潜出,谓之伏水,或以为古之潜水。”他也只能含糊其词地说,《水经》所说的,或许就是古代的潜水吧。……他又引庾仲雍《荆州记》:“垫江有别江,出晋寿县,即潜水也。其南源取道巴西,是西汉水也。”总之,这个时期人们对潜水的概念已经泛化,大概汉水支流凡有潜流的都可以称作潜水。

查遍唐宋时期的地理著作,在江汉平原上是没有潜水的。可是宋初设县时,仍以潜江名之。命名者当是饱读诗书之人,准确理解了上古时期潜水之原意,并让其复活,使我们至今仍然拥有如此深厚历史内涵的名称。

把芦洑河称潜水,应当是明朝中后期的事情。明朝中叶之前,潜水与芦洑河好象并不是一回事,《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摘编了明弘治十五年(1502)《潜江县志》内容,潜江与芦洑河是分别表述的,“潜江,在县东一里,《尔雅》水自江出为沱,汉出为潜。今潜江,汉水循源而下,经本县界入大江。”“芦洑河 即汉水分流。”当时潜江境内汉水分流口,有好多个的。

明朝晚期,芦洑河与潜水即是一回事了。万历《承天府志》(记潜江事止于1600年),“潜水即汉水分流,始入曰芦洑河”。芦洑河经杨林洲,过竹根滩,过排沙渡,抵达潜江县城东北,以下称县河,再过般家湾(在刁家庙以下),南流达潭子总口,再南下经许家口,出杨林口入监利境。另一支枝排水渡分流,经深江,入沔阳。那时候,潜水樯帆如织,为潜江的运输大动脉。但也给潜江和沔阳两县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水患。

在清朝初年(1659),两县共同请示筑起了芦洑河口。芦洑口遗迹在今竹根滩镇沙街村附近。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芦洑河、县河的形迹,尚依稀可辨。(作者 杨金德)

潜江千年古县溯源系列文章

潜江千年古县溯源之白洑丛考

潜江千年古县溯源之寻找旧县治

潜江千年古县溯源之师子镇考

作者简介:

杨金德,男,汉族,湖北石首人,居潜江植树三十多年,业余以收集整理乡邦文献为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转载请联系作者编者

人文潜江丨感恩家乡

古今传承丨热土之邦

人文潜江公众号,一个超越

地域,充满人文情怀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