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禹城文学·征文28】袁桂萍:“史志花开”伴我成长

作者:袁桂萍 诵读:李杨

初次与“史志花开”这个公众号相遇是三年前,偶然打开手机看朋友圈,好友的朋友圈是署名李淑青的作品,淑青是我的中专校友,我一气看了几遍,感觉很不错,从此与“史志花开”结下不解之缘。
这几年里,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我就是打开手机看一看“史志花开”推送的文章,让我听了感觉学习了很多知识。最近刚刚播送的秦玉河老师的《父亲》,我一直从第一部读到了十二部,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内容打动人心。写的是自己善良、朴实的父亲。父亲一人将两个孩子养大,在没有饭吃的六十年代,能够活下来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弟弟40天左右,母亲又去世,父亲不得不把弟弟送给了别人,这对于一位父亲是多么的无奈和不舍,但为了弟弟的生存,只好选择了送人。我读到这里眼泪从眼里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我是一个七零后的人,虽然没经历六十年代的苦,但从文章中感觉到了那时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还有秦玉河老师写的过麦、过秋时农村的场景,这一切感觉又回到了从前,很清楚地记得那种争秋夺麦的场景,秋天丰收对于我们非常喜悦,但那时没有现代化机器,一切都是手工。那时的玉米家家户户都一堆一堆的,晚上家家户户在外面扒玉米窝,当然想想那时也是非常的幸福,一家人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2点。那时的秋要过一个多月。在文中的最后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小儿子也成了家,而且也认了家,让这一家人终于团圆,所以秦玉河老师提到放鞭炮,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日子红红火火,让一家人感到团圆是如此的美好。
再次是邢庆杰老师的作品,写的非常贴近生活,加上吴昆老师带有感情的朗读,无不让我们更加爱上了这个平台。其中的一篇《接班》也是最近《史志花开》推送的,文中的付红卫是一个好丈夫,八十年代初正式工人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付红卫的父亲退休,想让儿子接班,但是付红卫为了以后两个人有了孩子以后都是农转非,选择了自己在家种地,让妻子周小芹接班,妻子周小芹上班不久后变了心,要和丈夫离婚,丈夫无奈,只好答应了她的要求。按说我们都觉得周小芹做的太过分,两人最终没有办法还是离了婚。文中的付红卫人品好,又能干,这一切让周小芹的表妹刘秀秀看在眼里,他说服了父母嫁给了付红卫,刘秀秀聪明能干,让付红卫在城里开了一个家具店,生意做的非常好,两个人也有了一对双胞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妻子周小芹却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到1990年全国实行了市场经济,妻子周小芹下岗沦落为一名洗碗工,这也许说的就是好人就有好报,周小芹由于不能接受巨大的打击,到最后也一病不起。文中的每个人都写的非常真实,而且贴近生活。
平台中的每篇文章都写的的得体、生动,而且伴有精美的诵读,为此从一次无意中的相识到现在百看不厌,让我再一次说一声:《史志花开》,你让我慢慢走上文学之路。

-END-

作者简介:袁桂萍,自由职业者,工作之余喜欢阅读,热爱文学,愿世间的美好用文字来表达。

诵读简介:李杨,禹城市解放路小学教师,喜欢朗读、唱歌,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禹城文学

禹城文学投稿须知

1.《禹城文学》为纯文学平台,来稿必须是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的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多投。平台对选用稿件具有删改权。根据阅读量和文章质量,将择优在纸刊《禹城文学》刊登,刊登后有稿费并免费赠送书刊。

2.来稿请作者自行校对,错字多、句子不通顺的不予采用。来稿请附作者简介、照片。没有简介、照片的不予刊发。请用附件发送和word文档发送,小四、宋体、单倍行距。体裁为小说、散文,字数在3000字以内。投稿以发电子邮件日期起,两周未接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由于平台来稿多,不做退稿通知,敬请谅解。

3.文章赞赏百分之六十归作者、百分之二十归诵读、百分之二十留作平台,赞赏金额低于10元的不再发放。请已经在平台发稿作者及时添加主编微信:x13791392915,否则,因联系不上作者,赞赏视为自动放弃。

4.不接受微信投稿,投稿请发邮箱:3274561783@qq.com。投稿即视为接受本平台规则,禹城文学对所录用稿件有最终解释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