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传染病吗?)

单核细胞增多症

在2019年刚开年,朋友圈疯传一条“卫生局通知”,该“通知”称,“这次的EB流感很严重,……在10分钟内病毒就能入侵体内。”很快,疾控中心、专家等都纷纷辟谣“EB流感这个病不存在”。

流感病毒和EB病毒是不同的病毒,导致的疾病是不一样的。流感病毒导致流感发生,EB病毒感染导致的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二者在初期症状相似,如发烧,肌肉酸痛,疲倦和喉咙痛,容易混淆。

对于儿童来说,EB病毒感染并不罕见,只是很多家长对这个病毒及其这个病毒引发的传单认识不足。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简称“传单”),是由EBV(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主要临床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大、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受病毒刺激后的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V的抗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全年均可发病,但秋末到初春季节更多见。

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传染性不是很强,一般不会出现大范围流行,大多数情况是单发病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发生在5-25岁之间的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15-25岁之间。30 岁以上的患者少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6岁以下儿童患病后症状较轻,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或轻度发烧。15岁以上的患者症状明显。 

儿童期其病潜伏期为5-15天,青少年一般4-6周。

前驱期症状:开始缓慢,通常有三到五天的轻微症状,如头痛,不适和疲劳。

典型症状:至少3项呈阳性

发热:超过90%的患者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一般会持续 1~2 周,也有少数可持续数月。

咽峡炎:多数患者有此症状,在第一周内逐渐恶化,表现为咽部、扁桃体红肿,咽痛,部分患者咽部可见一层白膜。此症状严重者会有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导致窒息。

淋巴结肿大:从发病开始1周内出现,最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也受到影响。肿大淋巴结一般在发热症状消失后数周消退。

肝肿大:大约有一半患者会出现此症状。肿大程度一般不会太严重。黄疸很少见。

脾肿大:脾肿大很常见。脾脏通常可触及左肋缘下方2-3厘米,触诊柔软。脾脏在疾病第一周迅速增大,通常在接下来的7-10天内逐渐减小。

皮疹:少数患者会有此症状,疾病头1~2 周内出现,多见于躯体,四肢很少见到,持续 1 周左右后消退。皮疹形态多样,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斑疹、出血性皮疹。在幼儿中更常见。80%的皮疹与用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治疗有关。

其它伴随症状:

肌肉无力和酸痛
疲劳
食欲不振
眼睑水肿:特别是在疾病的第一周。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

肝功能异常:90%以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轻度升高,通常不超过参考范围的2-3倍。肝脏异常在疾病的第二周和第三周最为明显。

血小板减少症:大约50%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生轻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通常为100,000-140,000 / mL。血小板计数通常在疾病症状出现后约1周达到其最低点,然后在接下来的3-4周内逐渐改善。

溶血性贫血:0.5-3%发生溶血性贫血。溶血通常是轻微的,在疾病的第二周和第三周最为显着。

上呼吸道阻塞:0.1-1%的患者中因严重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出现气道阻塞。

脾破裂:发生率0.1-0.2%。多发生在疾病的第二周和第三周,需要手术干预。

其它严重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并发症、嗜血细胞增多综合征、肝衰竭等。

实验室检查

确诊试验:包括下面3种化验

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明显增高,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外周血涂片上存在10%以上的异常淋巴细胞。

血清学检测EBV阳性:EB病毒抗体,或EB病毒DNA检查,或嗜异凝集试验阳性。

同时化验有无并发症:需要抽血做心肌酶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如何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会在几周内消失。通常不需要对患有轻度或中度疾病的患者进行特殊治疗。

治疗目的是让患病的孩子在症状消失之前更加舒适些。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退热止痛: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以帮助缓解发烧和肌肉酸痛。切勿给患有病毒性疾病的儿童(小于16岁)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可以导致瑞氏综合症,出现肝功能衰竭,昏迷等。

补液预防脱水。

保肝药物。

激素类药物:当扁桃体或淋巴结明显扩大(可能出现上呼吸道阻塞)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或溶血性贫血的患者,短程用激素类药物。

抗病毒药物:该类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干扰素等)在体外抑制EBV复制。使用抗病毒药物可缓解症状,减少口咽部病毒的排出,但这些药物并不能杀死 EB 病毒。

丙种球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杀灭病毒的能力。

抗生素无法杀灭病毒,只有在合并细菌感染时才使用抗生素。

家长如何护理宝宝

卧床休息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症状最严重的疾病早期(1-2周);避免磕碰后出现肿大的脾破裂(虽然很少见)。

补充大量液体,防止脱水。

温盐水漱口或稍微凉一些食物或润喉糖有助于减轻咽喉疼痛。

易于吞咽的清淡饮食,如粥、汤等流食。

避免高盐、过烫、辛辣或酸性食物,会加重咽痛。

这个疾病需要隔离吗?

不需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然有“传染性”三个字,但不属于传染病。

EBV病毒传染性不强,不需要与其他人隔离。

与患者长时间共处一室无需戴口罩,可以接触共同物品,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无需做特殊处理。

但仍要注意患者经口的食物不要予他人食用,使用过的餐具应当消毒,避免与患者口对口接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愈标准:

发热等症状消失、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没有发现异常;

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

疾病的并发症被治愈。

症状通常会在2至4周内消失,然而,在一些青少年中,疲倦/乏力可持续数月。

绝大部分病例能完全康复,无任何后遗症。

病后可获得终身的免疫力,再次发病的情况很罕见。

在疾病恢复期,宝宝活动要受限

患病孩子活动水平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

当孩子的体温正常并且他们可以正常吞咽时,就可以回到学校。大多数孩子在两到四周内恢复正常生活。

在症状消失后至少一个月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包括接触性运动,举重,啦啦队,甚至与兄弟姐妹或朋友打闹。如果在脾脏肿大的区域被磕碰到,肿大脾脏可能破裂,引起内出血和腹痛甚至昏迷,这种情况需要紧急手术。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所以当宝宝发热时间长,伴随淋巴结肿大,血常规中有白细胞增高且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时,一定要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需要做血涂片人工分类,看有无异常淋巴细胞增多。因为目前血常规都是机器操作(机器无法分辨异常淋巴细胞),所以血常规化验单不包括异常淋巴细胞检测。当临床怀疑这个疾病时,需要额外开化验单,检验员肉眼看血涂片来分辨异常淋巴细胞。

不论今天还是明天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
都希望你保持健康
晚安 好梦
?

本文作者:隋静

隋静,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工作17年。

专业专长:儿童内科,特别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及生长。

曾任博士生导师助理;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系及护理系儿科学授课,网络学校网上授课;参与主持两届全国儿科食物过敏学习班。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学肝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北京消化学组委员;《国际儿科学杂志》通讯编委。

参与多项科研基金项目研究,如“国家925科研项目—中国幽门螺旋杆菌诊断治疗方案(儿童部分)”等;参加多项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观察,如“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粉剂对食物蛋白过敏婴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表在SCI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参与百度百科词条编写;参与编写多部书籍译著,如《儿科学临床概览》、《当代处方集》儿科学分册、《内尔森儿科学精要》等;给《我和宝宝》等多家报刊杂志投稿。《辣妈帮》等网站专家问答。录制《辣妈学校》等节目。

<<  滑动查看其他小助手 >>

<<  滑动查看上海和广州就诊折扣  >>
本公众号文章中部分素材可能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侵权请联系运营方删除。我们对于这些素材的使用基于互联网常规的、合理的、善意的范围,不代表任何恶意的、侵权的、影射的使用方式,亦不代表对于素材中可能涉及的公众人物存在必然的商业关联。同时,本文中出现的“最、第一”等用语仅为文章语言表达需要,不构成任何广告要素。

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