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我的读书生活( 梁冬梅:我的读书生活 )

我的读书生活

我的读书生活

作者|梁冬梅

启蒙

我出生在一个算得上有书卷气息的家庭。祖上分两脉,一脉以文闻名,出过贡生;一脉以武闻名,出过举人。我家即是武举人之后。在这样一个讲究读书的家庭里,爷爷是最传奇的一个。他靠着自学,成为乡村著名的画师和中医。在我记事时起,家里许多繁体字竖排版的线装书就堆在桌柜上,炕头上。正墙上,贴着中堂,四壁上,贴着图画。我知道的许多故事,比如《杨门女将》《柜中缘》《追鱼》《史湘云醉卧》等,最初的启蒙都是在家里的墙上。每当我抬起头看那些画面里的人物时,心里总是充满了神秘和难以置信,总是想追究那些故事的来龙去脉。办法只有两个,缠着爷爷讲,或者打开那些书似懂非懂地去读。那些书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医书籍,还有一部分是演义类的小说,像《小五虎演义》《呼杨合兵》《杨家将》《济公传》《镜花缘》《孽海花》《岳飞传》《封神演义》等。因为能看到的书并不是很多,就只好将读过的书再读一遍,最熟悉的时候,能够大段的复述这些作品的章节。
到上世纪80年代,爸爸正在读大学。他的年龄大了,记不住东西,他就将要背、记的东西录在录音机上,然后一遍遍地播放。从那时起,我听会了很多诗词,懂得了语言还有更宽阔的天地。这个天地里没有明确的人物和故事,但是情感是那样让人感动。这,埋下了我爱读诗歌的伏笔。

过 程

年少时的记忆其实挺深刻的。书里的生活那样多姿多彩,英雄们一个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常常急人于危难,行侠仗义。他们的形象仿佛在我心中生了根:书里有一片广阔的天地,那是我所不知道的,我要读!要读!
稍长大一些的时候,我开始从爸爸那里“偷”书读。从爸爸拿回家的书里,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黑格尔、叔本华,知道了诺贝尔和林肯。我的阅读视野变得更加宽阔。这个时期的我,对于书籍确实是如饥似渴。晚上发现爸爸那里有了一本新书,就会连夜偷来藏起来,在写完作业之后,读至深夜2点。有时候一晚上读不完,就想方设法藏起来,怕爸爸找到。这个时段,我读了大量的书籍,记得最清楚的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呼啸山庄》《简爱》《尤利西斯》。时隔三十年后,今天我再想想当初读《呼啸山庄》的情景,那是一种痛,一种痛彻心扉的痛。我理解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也看见了那个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震痛了我的心神,以至于多年后读《挪威的森林》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时,内心又涌起了同样的痛楚。是的,很多年里,我都相信自己读懂了这三部书,但是,它们又像我的禁忌一样,不敢再次掀开。
年轻时的阅读,就是这么震荡心神,这么入情入境。
当然,没书可读的时候,报纸和杂志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那时候,家里有许许多多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少年文史报》《语文报》……每天中午,邮递员一送来,我能整整一下午不挪窝,看所有的内容,甚至包括广告!大量的杂知就是那时候积累起来的。我有个好习惯,不论是听到一个成语或是看到一个成语,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字,一定要记下来,查词典字典,弄明白了记住,过两天再写写。看到一段好文章,就摘抄下来,不为引用,就是仰慕。
在这阶段,我还迷恋上了诗词。我用了五六个硬皮本,将看到的所有杂志书籍上的古代诗词抄录下来并背会。那几年,我对诗词的渴望上升到很严重的程度。痴迷最厉害的时候,读了徐志摩、惠特曼、雪莱的诗,边读边录,录好后再播放倾听;甚至用不懂格律的拙劣之笔,填过许多词。今天看来,那哪是诗词呀,就是一些顺口溜罢了,但那时候,自己却觉得得意的不得了。
进入青年时期,最给我启迪和震撼的是两部书,其一是《红楼梦》,其二是《聊斋志异》。这两部书已经深入到我的情感和血液里了。几十遍地读,我提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了欣赏。兴趣所致,我又阅读了大量研究《红楼梦》的书籍甚至是系列《续红楼梦》,读的次数多了,不由得模仿书里的语言说话,用今天的生活反观书里的世态人情,一遍遍读,一遍遍惊叹,一遍遍深思。繁体竖排版《聊斋》的阅读,使我拥有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备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一遍边看注释边读,那是在追故事情节;第二遍,读注释,就加入了记忆和积累;第三遍,直接读故事,考验自己的词语积累量,第四遍、第五遍……《聊斋》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逐渐浮现出来,此前略过不读的“异史氏曰”的话,都细细地读,在慨叹蒲翁的惊天巨笔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代名家的社会情怀。
我喜欢穷根究底,看书没什么序列,就是拿到什么读什么。在文学作品里看到不明白的历史事件,就去读相关的历史。看到不明白的数学术语,就想方设法去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为了教学更自如,我买过很多教学理论方面的书,也连续20年订阅教学杂志和《读者》。文学作品和教学论著相互补益,使我学会了工作,这一点,对于我很重要!我觉得,如果把读大书当成是吃饭的话,读杂志报纸就是吃水果和零食,都不能少。
我现在还在读书。
未来也一定还要读书。
生活没有读书将是多么乏味,读书融入生活又是多么惬意释怀。书籍,使我管住了自己暴躁的性格,修养了身心;使我拥有了安身立命的能力;使我懂得了欣赏生活,热爱生活;使我明白了美丑善恶,淡泊处世……书籍带来了淡然和安详,锻炼了我的心智,减弱了争强好胜之心。回顾这些年的读书生活,没留下什么可供分享的经验,剩下的,就是在逐渐变老的路上,那一点阅读的情怀。
今天,在这个优雅的时刻,我想用《聊斋》上的一句词和大家共勉:“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也许,全词来看并不合乎此情此景,但是,我想断章取义,既然时不我待,不妨继续读书!

更多精彩文章:
■钱理群:我曾把希望寄托于70、80后,事实却证明不过是一场梦
■徐志摩唯一高攀不起的女人
■王蒙 :如果你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扎西达娃  :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四十八本获茅盾文学奖作品,值得收藏哦!

来稿须知

       本平台旨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质取稿”。欢迎文字爱好者投稿。要求:
1.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评论、诗歌必须在600字以上,内容按“题目+作者+内容”格式编辑在一个word文档中,用附件形式发送邮箱:184731670@qq.com。2.本平台所有来稿要求文责自负,所有作品打赏的费用20元以上的部分将微信转给作者,20元以内的部分留作平台开展活动使用。有打赏作品的作者请主动加编辑微信号:dangdaizuojia,编辑将根据本平台规定将作品应得费用用红包转发作者。所有来稿若三日内平台不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3.本公众号发的内容,编辑会在发稿前第一时间通过邮箱通知作者推文时间,也请作者留意关注,多自己转发作品宣传自己。对于每次推出的作品超出五百以上点击率的,以后平台优先发稿;若作品点击率低于一百的,本平台将在今后推迟用稿或停发。         4.《当代文艺》欢迎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关注,投稿。本征稿长期有效。

觉得好,请点击在看再走吧!

我的读书生活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