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吴子新:?方言俚语话吃态(散文)| 宁古塔作家网

方言俚语话吃态(散文)
安徽/ 吴子新
从前,老家农村的晚上经常有瞎子说大鼓书。开唱前,瞎子总是一只手慢条细理地打起夹板,另一只手拿着鼓条有节奏地打一会儿鼓,以吸引更多听众。说正版大鼓书之前,瞎子一般都是来一段“捣杂”段子,调一调听众的兴趣。
记得在一个月洁风轻的夏天晚上,村上爱听书的中老年人围座着一个瞎子,轻摇手中芭叶扇,期待瞎子说唱。瞎子打完一会儿鼓,用沙哑的嗓音唱道:小小大鼓团溜溜,游过五湖和二州;我一顿能肿四碗饭,师父他一顿只扫半个馍。
唱段一停顿,瞎子便与听众互动。问听众,谁知道是师父“扫半个馍”多,还是自己“肿四碗饭”多?听众当然说,“肿四碗饭”多。可瞎子举起鼓锤,使劲一敲大鼓,拖长声音说:“错——了——。原来师父扫的那个馍,是用八斤面做的”。听众顿然大笑。我们姑且不去说瞎子当晚说的什么书,还是回过头来说说瞎子唱词中表露的“扫”和“肿”这两个关于“吃”的字眼。其实,民间关于“吃”的用词则不止于“扫”和“肿”,还有“扛”、“爬”等等。“扫”、“肿”、“扛”、“爬”,看似不相干的四个字,在老家农村的方言中,虽然都能表达“吃”的意思,但表达“吃”的时候的神态不一样。如今,能真正够搞明白这四个字的人并不多。本人也只是听人家说过“扫”、“肿”、“扛”、“爬”,从没有写过,也没见别人写过。事实上,我很早就想把关于“扫”、“肿”、“扛”、“爬”这四个字的“吃态”写出来,只是对这四个字搞不准确。我想,搞不准确不要紧,只要分别把每个字的“吃态”写清楚,读者会赞同的。从“扫”字开始,首先别问为什么能“扫”的原因。过去,人们的饭量确实大,的确要比今天的我们能吃多了,一个壮小伙子一顿能吃上两三大碗的米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时候,人们管这不叫“吃”,叫“扫”,既形象,又有气势。一个“扫”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如同风卷残云,转眼功夫,几大碗饭没了,“扫”进肚子里面去了。
记得我叔父那个时候就是这样,每顿不费事就能“扫”个三大碗饭。那时叔父住在我们家,还有我们弟兄四个,所以一顿饭至少要煮上三四斤米,煮饭的铁锅都快赶上食堂的锅了。尽管如此,一锅饭也常常被我们吃它个底朝天。叔父那时正是个壮小伙子,饭量大,力气也大,一口气为家里水缸挑上三四担水,大气都不喘一个。关于管“吃”叫做“扛”,老家民间还有一个挺形象的说法。记得那时候村上人说我叔父能吃,都会说“这小伙子一顿能‘扛’三大碗”,言语之间,充满着欣赏与赞叹——能吃能干,好样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光能吃,不能干事,或者干脆就是游手好闲,人们可就不这么说了,他们会以一种戏谑甚至瞧不起的语气说:“那家伙饭量特别大,一顿饭能‘肿’好几碗。”言下之意,似乎有些“酒囊饭袋”的意味。当年村上有一个叫“二孬子”的青年人,弱智体胖,光能吃饭,不能干事,其母亲经常把饭盛好端到床前,说:“肿饭”。至于为什么管“吃”叫“爬”,这得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首先,以前农村的人为什么那样能吃,原因是没有科学技术种植,更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化肥农药,粮食产量太低。加之三年两头闹水灾、闹旱灾、闹虫灾,甚至颗粒无收。农业不断受灾,政府无力济民,社会上到处都有逃荒要饭的人。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是追求吃得饱,因此一日三餐缺油少盐,不抵饿,所以米饭吃得多,吃得快,人们管那种“吃态”叫“一顿能爬几大碗”。其次,过去人们多数从事体力劳动,体能消耗较大,所以吃得多。但这只限于青壮年,小孩子能吃,则又是另一回事了。老家小孩子们吃饭几乎都是很慢的,大人们经常会一个劲地催:“快吃,快吃,不然就要迟到了。”“快点吃,快点吃,饭菜都要凉了。”在老家农村,一些伶牙俐齿、手脚麻利的主妇却把“快吃,快吃”就变成了“趮毫爬,趮毫爬,不然就要迟到了。”,这里的“趮”字读“臊”,指“快”的意思,“爬”,则是吃的另一种表达。
关于“吃”的说法众多,每种说法又有其独特的色彩与含义。比如“快吃,快吃”,在老家农村还有另外一种讲法,叫做“趱(读‘攒’)么吃(读‘七’),趱么吃”。“趱么吃”用得很普遍,一代接着一代的村民都能领会其意思,经常脱口而出。关于“吃”字的讲法各地方言不同。天津方言:塞;辽宁大连方言:歹;辽宁丹东方言:尺;河北石家庄高邑方言:七;上海崇明方言:切崴;山东蓬莱方言:逮饭;河北定州方言:吃里饭;陕北方言:灾饭、泻饭;陕西方言:叠饭。“吃”的正体字是“喫”,“吃”字既有北方方言,也有南方方言。从它的字形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就是读“七”,只是北方汉人在元代以后受蒙古人和满族人的影响,对汉字的发音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南方汉人则更多地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我想,不管“吃”字在什么地方发什么方言,最根本的表示都是指一个汉字,那就是“吃”。
作家简介:
吴子新,网名:夏秋谷未黄,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当过省报记者。1982年起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社会报、安徽日报、《恋爱婚姻家庭》、《家庭》等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散文、诗歌等12200余篇(首),获过全国征文一等奖和多次名次奖,出版《乡村看台》、《古往今来看同大》、《乡韵自吟》等个人专著。
往期作品欣赏
作家吴子新原创作品文集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金美丽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