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我也逐渐理解了爸爸的怯懦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336篇文章
很好听,单曲循环系列!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父亲越来越沉默了。
他的双眼已经近乎于失明,看东西时几乎要把脸紧贴到前面才可以。我把眼镜摘下来的时候会想,爸爸眼中的世界比这还要模糊几十倍吧?
去年父亲住院的时候,我反复劝说,希望他一并给双眼做白内障的手术。他当然是不同意了,几年来一提到给眼睛做手术,父亲就表现出强烈的抗拒。
白内障手术已经非常成熟,有着近乎100%的成功率。所以最开始,我以为父亲的抗拒是因为怕花钱。
后来我明白了,我总是以自己的立场去揣度他,但父亲不是我,他心里还是怕。
于是我私下里和医生商量好,一起来做他的思想工作:“你担心手术失败眼睛失明,但如果不做手术,几个月后眼睛也会失明。同样都是失明,做手术起码还有成功的机率”。
在这样的“威胁”下,父亲终于犹犹豫豫地同意了。
可惜已经晚了,医生检查后告诉我们,只能做一只眼睛。左眼已经完全坏死,没有再做手术的必要。右眼也非常严重,即便做了手术,也很难恢复到正常的视力了。
即便如此,父亲好不容易同意做手术,我还是坚持让医生给父亲做了手术。
果然,虽然手术很成功,但父亲的视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依然模糊着。于是,他不免又把我贬损了一顿,怪我折腾他。
父亲性格虽然蛮横,但是在很多抉择上,他常常表现出一种男人不该有的怯懦。
如果在几年前,面对父亲如今的窘态,我大概会略带讥讽地强调“如果不是你早些年畏首畏尾地不做白内障手术,现在也不至于闹到如此境地吧”?
不过,现在我已不再对父亲讲这些话了。
我已经渐渐理解了父亲的怯懦。
(二)
我无法感知爸爸眼中的世界,他心里的世界,我亦无法体会。
似乎一直如此。
父亲刚刚下岗的那些年,我们家经济状况尚好,我还记得那时候很多人给爸爸提了很多条路,但不管是一份异地的工作,还是某类小生意,父亲统统都给拒绝了。
“不是正式单位,万一到时候不给结工资怎么办?”
“做生意需要投入本钱的啊,万一赔钱了,怎么办?”
“你们说个路子,都是上嘴唇下嘴唇一碰,可哪里有那么容易的?”
有些方法明明可以尝试,有些道路明明可以出发,我不理解为什么爸爸每一次都选择以未知的风险,反复恐吓自己,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说: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做不到。
坦白讲,我是很鄙夷这种怯懦的。所以那些年,我和父亲吵的最凶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对他嚷道:你这辈子一事无成!
现在想来,爸爸当时也会是很伤心的吧?
今年年初,父亲又住院。我大伯家的大哥从唐山赶来探望,和大哥聊天,无意间又听到了父亲年轻时的很多故事。
这些事情,父亲从来没有跟我讲过。
说起爸爸古怪的性格,大哥说:你爸他们那代人,心理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创伤,更何况他们三岁起,就没了母亲,从小就要自己谋食儿吃,苦怕了,也穷怕了。
大概是吧,据说常年在海上漂泊的海员,在踏上陆地之后,往往会“晕岸”。从小习惯了漂泊和动荡的人,大概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漂泊动荡之中,即便已经身处大地,内心里却依然无法获得“安稳感”。
父亲的怯懦,与其说是性格的缺陷,不如说是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因为内心里巨大的不安全感,所以对一切未知的风险产生本能的恐惧和抵触,爸爸对很多事情表现出不该有的怯懦,大概是因为他身上有疤痕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爸爸也不例外。
我没有体会过父亲的苦,我没有三岁丧母,没有捡过破烂,没有讨过饭,没有挨过饿……
我依然对怯懦报以鄙夷,只是,我已经渐渐理解了父亲的怯懦。
(三)
父亲今年已经70岁了。
而我在30岁的时候,才渐渐开始理解他。
这几天我带宝宝在京都玩,他才刚刚11个月,还什么都不懂,每天除了笑就是饿着要找“neinei”。
每晚睡觉前,我都习惯翻一翻那些宝宝在我怀里开怀大笑的照片。有时候,也会不经意地想起来:
哎呀,我小时候,连一张和我爸的合影都没有,一张都没有。
我和父亲之间,最缺的就是时间,彼此了解的时间。
我年幼时,对父亲的记忆,可怜到以天计算。印象中他总是不在家,偶尔回来一次,给我带回来的香蕉还没吃完,他又出去工作了。
我只知道叫他一声“爸爸”,却不知道,爸爸除了能够带来偶尔的几根香蕉之外,还能带来什么?
他没有和我一起做过游戏,也没有给我买过玩具;他没有去过我的学校,也不会送我上下学;他没有带我去饭店吃过饭,也没有领着我出去玩哪怕一次;我感受不到他对我妈的爱,也感受不到他对我的爱。
甚至,在我童年的全部记忆中,爸爸连抱都没有抱过我一次。
当我们有时间在一起相互了解的时候,却又是父亲人生中至为失落的一段时期。
他下岗了。
“下岗工人”四个字,一度让父亲抬不起头来。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因为陷入极度的自卑,反而呈现出一种有些病态地自傲和暴躁。
很多时候,我都是在母亲的嘴里,听到父亲对我的评价。母亲还经常讲述一些,在我还不记事的时候,父亲对我的呵护。
父亲在我心里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粒一粒地,缓慢建立和丰满起来的。
在这个父亲节,看到泸州老窖对几位中国妈妈的采访(你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阅读图文版访谈),我很有共鸣,因为我妈就是我和父亲之间的那个调和剂:
“时间才是好礼物,酒中温情,值得坐下来慢慢品味。”父亲身体好时,我和他喝过几次酒,酒后他总是能打开话匣子说很多,现在想想,倒是有些遗憾,不能再和爸爸喝酒了。
中国式爸爸,长久以来都以深沉内敛严厉寡言的形象示人,酒反而成了父子之间的润滑剂。这个父亲节,朋友们不如开一瓶好酒,和父亲坐在一起聊聊那些他未曾讲过的人生。
世间真情,莫不过跨越时间的绽放。
我既为人子,亦为人父。
在这一点上,我的爸爸并不称职。
多年以后,我尽力尝试从一个“父亲”的角色出发,去理解父亲,感受父亲。但是我想,我依然可以以一个儿子的身份,抱怨他亏欠我太多。
我们之间的陪伴太少了,我们之间的隔膜太多了。
的确,泸州老窖这则小短片的Slogan不错:时间才是好礼物!
血浓于水,其实抵不过长久相伴。因为人不仅仅需要憧憬和远方所激荡出来的“漂泊感”,更需要陪伴与记忆堆栈起来的“稳定感”。
某种意义上来讲,父母子女间的陪伴,就像是一座灯塔,无论你启程何方,它总能给你带来一丝温暖明亮的笃定和安全感。
如今我也已为人父,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的儿子能和我举起酒杯,坦然说一句:
爸爸,你至少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希望父亲没有给我的这份礼物,我自己能够传递给孩子。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作者简介】
慧超,接客很贵的公关男一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点击阅读原文,感受母亲眼中的“父子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