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渲染”是什么意思?

第一节课
女老师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语下面做好标记,等会我们一块交流。”
……
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老师,‘渲染’是什么意思?”
女老师面带微笑:“嗯,这个问题问得好,谁知道‘渲染’是什么意思?”
另外一个学生的手高高举起:“老师,我知道。”
女老师欣喜地走过去:“你来告诉大家。”
学生打开一本《xx通》:“‘渲染’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以水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像,增强艺术效果。”
女老师向学生竖起大拇指:“嗯,说得真棒——”转向刚才提问的学生,“你听清楚了吗?”
学生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听清楚了。”
“同学们明白了吗?”
学生的回答响亮而整齐:“明白了!”
第二节课
声音甜美的女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草原美不美?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一个学生很快找到并举起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草原非常美,就像一幅画。”
另外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这句话里的‘勾勒’是什么意思?”
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回答。
女老师似乎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幅A4大小的国画:“同学们,看这幅图,下面的小河、草地用用色彩涂抹画面,非常有艺术效果,这是渲染;如果,老师拿毛笔蘸上墨汁把远处山的起伏的轮廓描一遍,这就是‘勾勒’,‘不用墨线勾勒’就是没有描,明白了吗?”
学生的回答响亮而整齐:“明白了!”
第三节课
女老师的声音很有磁性,教态和蔼可亲,朗读非常动情、投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老师,‘渲染’是什么意思?”
女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转身打开多媒体,在一个视频文件上点击了一下。
视频开始播放,画面是一个画家正在挥毫泼墨作画,伴随着画家的笔,女老师的讲解声开始:“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画家一般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在画布或画纸上涂抹,色彩慢慢地浸到宣纸上,形成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同学们看,这位画家正在渲染,你看他蘸的墨非常淡,然后呢,这种淡淡的颜色慢慢在纸上散开……”
一分钟左右,视频播放结束。
女老师转向刚才提问的学生:“你看懂了吗?”
学生似乎还没从刚才的视频里回过来神。但还是点点头:“看懂了。”
“其他同学也看懂了吗?”
学生的回答响亮而整齐:“明白了!”
三十年后
当年语文课上提问的小学生都已长大成人,他们结伴来到草原旅游。
此时,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极目远眺,一碧千里,茫茫无际。
“好美呀!”一片赞叹声响起。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看,那些小丘的线条多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让经常出入电影院、游乐场、肯德基的孩子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实是一件可笑的事;让每天只知道上课、默写、背诵、考试的孩子明白“渲染、勾勒”是一件愚蠢的事。
有些词,不一定要现在就明白;有些词,现在怎么都不会明白;有些词,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明白;还有些词,一辈子也不会明白。
当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和课文相似的场景、契合的心境时,曾经读过、背过的文字自然地涌上心头,这,就够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生拉硬拽让孩子体会情感,理解距离他们很遥远的词语,比如“渲染”,学生很累,老师更傻。
“渲染”是什么意思?不是个小问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