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齐宣王见颜斶(轻松学《易经》:帛书《易传》乾坤集解之乾 ——以《二三子》《衷》为中心)

齐宣王见颜斶

第9-6节 帛书《易传》乾坤集解之乾
——以《二三子》《衷》为中心

帛书《易》六十四卦经文与《二三子》同抄写在一幅丝帛上,均由朱砂染红的绢丝与褐色绢丝编织而成,朱砂是抄好《易经》与《二三子》后平涂上去的。帛书《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写在另一件帛书上,绢丝没有涂抹朱砂。为什么帛书《二三子问》的地位超过其他同类《易传》,仅次于《易经》?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二三子》乾坤集解正是《文言传》的前身。《二三子》篇全文以黑圆点分段,可分为三十四章,引用《易经》卦爻辞者共计有三十五条,涵盖十八个卦。第一章论“龙之德”文字最长,文末论及坤卦的六五爻和六二爻。第二章起每节只引一卦,且都用“《易》曰(或卦曰)……孔子曰……”的格式来引《易》说《易》。从第二章至第三十四章按顺序分别引用及解说《周易》卦爻辞的是:乾卦初九爻、乾卦上九爻、坤卦上六爻、蹇卦六二爻、鼎卦九四爻、鼎卦上九爻、晋卦卦辞、坤卦六四爻、乾卦九二爻、乾卦九三爻、乾卦九五爻、乾卦用九爻、坤卦初六爻、坤卦六二爻、坤卦六三爻、坤卦六五爻、屯卦九五爻、同人卦卦辞、同人卦初六爻、同人卦六二爻、大有卦六五爻、谦卦卦辞、豫卦六三爻、中孚卦九二爻、小过卦六五爻、恒卦九三爻、蹇卦九五爻、解卦上六爻、艮卦卦辞、艮卦六五爻、丰卦卦辞、涣卦九五爻、未济卦卦辞。本文着其重点,以《二三子》龙之德、乾坤二卦为主,对照帛书《衷》与通行本《易传》展开讨论,其他卦的讨论并入《周易诠释》相应卦中。 【龙之德】 帛书《二三子》第1章(龙之德是乾坤一体、即阴即阳)▅▅二厽(三)子問曰:“《易》(屢)稱於龍,龍之德何如?”孔子曰:“龍大矣!龍(刑-形)?(遷)叚(假/霞),賓於帝,俔神(聖)之德也。高尚(上)齊虖(乎)(1上)星辰日月而不晀(曜/烑),能陽也;下綸(淪)(窮)深潚之潚<淵>而不沬(昧),能陰也。上則風雨奉之,下綸(淪)則有天[池容之]。(窮)乎(1下)深潚,則魚蛟先後之,水流(游)之物莫不隋(隨)從;陵處則靁(雷)神養之,風雨辟鄉(向),鳥守(獸)弗干。”曰:“龍大矣!(2上)龍既能雲變,有(又)能蛇變,有(又)能魚變。(飛)鳥正(征)虫(蟲),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形),神能之至也。□[□□□□(2下)□□□□□]□焉,有(又)弗能(察)也。知(智)者不能(察)其變,辯者不能察亓(其)美,至巧不能象亓(其)文,眀(明)目弗(3上)能(察)視也。□□焉=,化官虫(蟲),神貴之容也,天下之貴物也。”曰:“龍大矣!商之馴德也,曰稱身□□□(3下)易□和,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命,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亓(其)方一也,至周(4上)□也,而名之曰君子。兼(谦),‘黃常(裳)’近之也;尊威精白堅強,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李守力按:帛书《二三子》篇全文以黑圆点分段,可分为三十四段,以上是开篇第一段。【第1章第1节白话】二三子问道:“《易经》屡次提到龙,龙的德行如何呢?”孔子说:“龙,伟大啊!龙身乘云登霞,与天帝做宾客,表现出神圣的品德。龙上行于高空星辰日月之间却不炫耀,能成为阳的典范。龙下行沉沦于深清之渊中却不暗淡,能成为阴的代表。龙上行于天上,则风雨奉承它。龙下沦于地下,则有天池容纳它。龙游于深清之水中,则有鱼蛟先后随行,水中动物没有不跟从它的。龙迁徙飞行时,则有雷神供养它,风雨为它回避方向,鸟兽不敢欺侮它。”【第1章第1节注解】1.厽,为參之省,古书行文是上下竖写,如果写作“二三子”则产生歧读:二三子、三二子、一四子、四一子、一二二子、二二一子等等,故以“厽”代“三”。2.,《说文·舁部》:“升高也。从舁囟聲。”3.叚, 假也,《淮南子·齐俗训》:“乘云升假”,高诱注:“假,上也。”或通“霞”,王叔岷曰:《列子》“登遐”,《新论》作“升霞”,乘云登霞。4.俔[qiàn] ,《说文》:“譬諭也。一曰閒見。从人从見。”如同,好比。或通见、现。5.潚,《说文》:“深清也。从水,肃声。”6.晀,通烑,《淮南子·要略》:“挟日月而不烑,润万物而不秏。” 高诱注:“烑,光也。”7.沬,通昧,幽暗。8.帛书中“陵”读为“陆”,《老子》甲乙本“陵行不避兕虎”,通行本作“陆”。陆、陵为迁徙出行之义。(详见拙文:《“陸”、“陵”与“阜九阜六”探源》)【第1章第1节解读】《二三子》开篇讲“《易》屡称于龙”,是指乾坤二卦。第一段的主题是龙德能阳亦能阴,而且阳中有阴(高尚齐乎星辰日月而不晀),阴中有阳(下沦穷深潚之渊而不沬),只有深入理解龙的能阳能阴、刚柔相济的德行,才能求得乾坤二卦系辞的完美意义(帛书《要》:“不问于古法,不可顺以辞令,不可求以志善”)。龙德是乾坤一体,即阴即阳。乾坤二卦之取象为龙,所以《二三子》在讲完龙德之后紧接着说乾坤二卦,而且乾坤二卦是交互阐述,以体现刚柔相济、即阴即阳的龙德。《管子》、《新书》与《说文》也阐述了龙刚柔相济、即阴即阳的德行:《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躅,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渊。《庄子·天运》: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贾谊《新书》:龙之神也,其惟蜚龙乎!能与细细,能与巨巨,能与高高,能与下下。吾故曰:“龙变无常,能幽能章”。刘向《说苑·辨物》: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也,高乎其著也。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章。虚无则精以和,动作则灵以化。於戯允哉!君子辟神也。许慎《说文·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龙德乾坤一体、刚柔相济、即阴即阳正是帛书《易》遵循的古法。【第1章第2节白话】孔子说:“龙,伟大啊!龙既能变成云形,又能变成蛇形,又能变成鱼形,包括飞鸟、走虫,龙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出来,它的神通异能达到了极点。……人不足以察看到。有智慧的人不足以观察龙的变化,有辨别能力的人不足以审度龙的华美,最灵巧的画师不足以绘出龙的花纹,即使明亮的眼睛也不足以看清龙的全身。……龙变化为官虫,有神奇尊贵的容貌,是天下尊贵之物。”【第1章第2节注解】1.正虫:征虫,征,行也。2.官虫:官,治众之意。官虫即龙之官相,最尊贵之相,故帝王效之。【第1章第2节解读】《二三子》第一段第二节是外王变易之道言龙的德行。龙能随心所欲的变化而不失本性,它尊贵无比。这是龙的乾德、阳德。【第1章第3节白话】孔子说:“龙,伟大啊!从外知内,龙有驯顺之德,平易温和,封一个爵号叫做君子;做事警惕戒备,敬顺天命,精微洁白柔和而不忌讳贤良,封一个爵号叫做夫子。能大能小,守其道则一,至为周备,就叫做君子。龙德谦和,坤卦六五‘黄裳’之义与之接近;尊严而有威信,精粹而纯洁,坚定而刚强,行动起来百折不挠,坤卦六二爻辞‘不习’之义与之接近。”【第1章第3节注解】1.商,《说文》:“从外知内也。”2.驯:《史记》“能明驯德,以亲九族”,《索隐》“驯”字徐广皆读曰训。训,顺也。言圣德能顺人也。案:《尚书》作“俊德”。3.精白,精微洁白,明君之德。精,刚健纯粹,偏于任事与戒事;白,洁白柔和,偏于敬命、敬宫。敬宫、敬命,《管子·内业》:“敬除其舍,精将自来。”《国语·周语上》:“祓除其心,精也”,祓除其心,就是祛除私欲。宫、命、舍,指身体,精神、心灵所居之宫、舍也。(释义见《周易诠释·艮卦解读·论“精白”之道》)【第1章第3节解读】《二三子》第一段第三节是从内在品德言龙。这是龙的坤德、阴德。龙之德是乾与坤的合一,从外知内,故言龙之“驯德”,坤为顺、驯。“柔和”、“其方一也”都是坤德。坤卦六二“直,方,大”。兼,谦也,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近之,象曰“文在中也”。“行之不可挠”,坤卦六二“不习无不利”近之。 帛书《二三子》把乾坤都说成“龙”,但是帛书《衷》只说乾为龙:《易》<子>曰:【《易》】有名焉曰键(乾)。键(乾)也者,八卦(29下)之长也。九也者,六肴(爻)之大也。爲九之狀,浮(俯)首兆(頫)下,蛇身僂(曲),亓(其)為龍類也。夫(龍),下居而上達者【也】。
帛书《衷》同样也有“即阴即阳”观阐述乾坤二卦:是故《鍵(乾)》【其爻皆】九,亓(其)義高尚□(2上),【天之道也。《川(坤)》亓(其)爻皆六】,義沾下就,地之道也。用六贛也,用九盈也。盈而剛,故《易》曰“直(2下)方大,不習,吉”也。因不習而備,故《易》曰“見羣龍无首,吉”也。《易》曰“直方大,不【习】,(25上)吉”,言(聖)【人】之屯于文武也。此《易赞》也。子曰:《鍵(乾)》六剛能方,湯武之德也。《川(坤)》之至德,柔而反於方,《鍵(乾)》之至德,(28下)剛而能讓。李守力按:从乾卦“用九盈”、“盈而刚”推出坤卦六二“直方大,不习,吉”,因为用九即乾之坤,六二为坤之卦主。所以也可以从坤卦六二推出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方”是坤地之德(天圆地方),帛书《衷》说“乾六刚能方”,是乾刚含坤柔之义也。让是坤德,“乾之至德,刚而能让”,也是乾刚含坤柔。《二三子》与《衷》的这种乾坤互换诠释理路应该是虞翻“旁通说”的滥觞。但是传本《周易》是不倾向“即阴即阳”的龙德观的,最明显的例子是坤卦上六的“龙战于野”,传本《易传》与帛书《易传》的说法不同,见后边的第四章。
【乾卦初九】 帛书《二三子》第2章·《易》曰:“(寑-潜)龍勿(4下)用。”孔子曰:“龍(寑-潜)矣而不陽,時至(窒)矣而不出,可胃(謂)(寑-潜)矣。大人安失(佚)矣而不朝,(苟)猒在廷,亦(猷-猶)龍之(5上)(寑-潜)也。亓(其)行滅而不可用也,故曰(寑-潜)龍勿用。【白话】乾卦初九说:“潜龙勿用。”孔子说:“龙潜息而不扬于世,时机窒塞而不出,可以说是潜息。大人过着安逸的日子而不上朝,即使上朝也苟且应付,也犹如龙潜息。他的行为隐藏而不施用于世,所以说:‘潜龙勿用。’”帛书《衷》:“(潛)(龍)勿用”者,匿也。在下爲(潛),在上為炕(亢)。人之陰德不行者,亓(其)陽必失類。《易》(30下)曰:“潛龍勿用”,亓(其)義潛清勿使之胃(謂)也。子曰:廢則不可入於謀,朕(勝)則不可與戒。忌者不可與親,繳(绞)【者】(31上)不可予(與)事。《易》曰“潛龍勿用”,“炕(亢)(龍)有(悔)”,言亓(其)過也。【白话】“潜龙勿用”,藏匿之义。龙在下为潜,在上为亢。人如果不能施行阴德,其阳德必失去匹配。《周易》乾卦初九说“潜龙勿用”,其含义是潜稳安静,还不能被使用。孔子说:废弃不用之人,则不可让其参与谋划。能胜任大事之人,不可戒其所为。忌讳之人,不可与之亲近。求侥幸的人,不可托付大事。《周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上九“亢龙有悔”,是说它的过失。传本《易传》: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潜龙勿用”,下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解读】对比帛书《二三子》与传本《易传》,传本《易传》认为龙德属阳,潜龙勿用是“阳在下也”、“阳气潜藏”。这与《二三子》“即阴即阳”龙德观有所不同。《周易集解》释《乾》初九“潜龙勿用”,引《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除此之外,两者多有相似之处,《二三子》“时至矣而不出”似《文言》“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二三子》“大人安佚矣而不朝,苟厌在廷”似《文言》“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二三子》“其行灭而不可用也”似《文言》“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帛书《衷》认为“潜龙勿用”是指不能使用(“勿使之謂也”),与《二三子》“其行灭而不可用也”相近。《淮南子·人间训》云:今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欲其食,则难矣。故《易》曰“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可行也。《淮南子》“时之不可行也”,与《衷》“勿使之謂也”、《二三子》“时至矣而不出”,与传本《易传》都是相近的含义。 【乾卦上九】
帛书《二三子》第3章·《易》曰:“抗龍有(悔)。”孔子曰:“此言為上而驕下,驕下而不佁(殆)者,未(5下)之有也。(聖)人之立正(蒞政)也,若遁(循)木,俞(愈)高俞(愈)畏下。故曰‘抗龍有(悔)’。”【白话】乾卦上九说:“亢龙有悔。”孔子说:“这是讲在上位的统治者对部下不加体恤,骄横无礼。对部下骄横无礼而不遭受危险,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圣人临朝治理政事,就象爬树杆一样,越高越害怕坠落,越高越敬畏老百姓。所以说‘亢龙有悔’。”帛书《衷》:“炕(亢)龍有(悔)”,高而爭也。物之上(即,窒)而下絕者,不久大立(位),必多亓(其)(31下)咎。《易》曰“炕(亢)(龍)有(悔)。”大人之義,不實於心則不見於德;不單於口則不澤於面。能威能澤,胃(謂)之(龍)。【白话】“亢龙有悔”,是说穷高而相争。事物过于高上则窒塞,过于低下则绝灭,对于君主之位则不能长久保存,一定有很多灾咎。故《周易》乾卦上九说“亢龙有悔”。大人的义涵是,若不能诚实于内心,则不能表现出外在的德行;不诚信于语言,则不能润泽于颜面。能有威德,能有润泽,才是龙。传本《易传》: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解读】帛书《衷》与《二三子》相近,它们与传本《易传》稍有不同。《二三子》、《衷》着重言位,传本《易传》着重言时,兼言位。《二三子》是相对静止的看问题,而传本《易传》则是动态的看问题,其说理更加丰富。《史记·范睢[suī]蔡泽列传》:“《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淮南子·缪称》:“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与令殊也。故《易》曰‘亢龙有悔’。”大意为:君王处在高位发布政令而下面百姓不响应,这是由于君王爱民之情没有体现于政令上。所以《易经》说“亢龙有悔”。《淮南子》的观点侧重言“情”。考量帛书《二三子》“为上而骄下”,帛书《衷》“上盛而下绝”,传本《易传》“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以及《史记》“上而不能下”,《淮南子·缪称》“动于上,不应于下者”,可知五者之间是同源的。《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chù]》引用的古《易传》文字可能也是“亢龙有悔”的解说: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大意:颜斶听说,古之大禹时代,诸侯有万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道德淳厚,得到高贵士人大力辅佐的缘故。……所以《易传》上不是这样说吗:“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果不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喜欢标榜虚名,必然走入骄傲奢侈;骄傲奢侈,灾祸必然随之而来。所以不务实而只喜欢空名的,国力将日益衰弱;没有好的德行,却希望幸福的,必然处境困窘;没有建立功勋,却只图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侮辱。这一切必然招致严重的祸害。”……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贵为贱的根本吗?”所谓孤、寡,是指人们处于困窘、卑贱的地位。可是侯、王自己称孤道寡,难道不是谦居人下而尊重士人吗?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赞扬他们为英明的君主。这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士人的可贵。 后世《易传》类文献中出现孔子关于同一命题而论点有所不同而相近的情况,其原因一是孔子本身研易思想的演变,二是后世口口相传,因理解程度的不同而发生了演变,到了西汉时期孔子易学的正宗传人如施、孟、梁、京四家易学博士奠定了《周易》经传权威版本,到西汉晚期,刘向又发现费直的本子更加准确,于是东汉以后费直易大兴,此后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传本《周易》经传。 【乾卦九二】
帛书《二三子》第10章·《卦》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孔子曰:“此[言□□](15上)婢(卑)嗛(謙)救民,卑嗛(謙),易告也;就民,易遇也。(聖)人君子之貞也,度民宜之,故曰‘利以見大人’。”【白话】乾卦九二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孔子说:“这是说大人卑谦亲近民众。大人卑谦,民众就易于谒见大人;大人亲近民众,民众故易于沟通被重用。圣人、君子所守持正固的,要度量民众所适宜的条件,所以说‘利以见大人’。”帛书《衷》:“見(龍)在田”也者,德也。《易》【曰】:(32上)“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子曰:君子之德也。君子齊眀(明)好道,日自見以侍(待)用也。見(勇-用)則(32下)僮(動),不見用則(靜)。【白话】“见龙在田”,是说德行。《周易》乾卦九二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孔子说:这是讲君子的德行。君子知虑敏捷,喜好大道,每日自我修养,彰显德行,以待为国所用。被起用则行动,不被起用则静守其道。传本《易传》:见龙在田,德施普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见龙在田”,时舍也。“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解读】对比三者,帛书《衷》与传本《易传》都突出一个“德”字。但帛书《衷》“日自见以待用也。见用则动,不见用则静”,似指君子尚未举于朝廷,处于在野的状态。而《二三子》却是指圣人、君子谦虚地亲近民众,此与传本《易传》接近。传本《易传》“善世而不伐”就是卑谦之义,“德博而化”与“就民”义近,而且说是“君德”,即《二三子》“圣人、君子之贞也”。帛书《衷》本身解说乾卦是在同一逻辑链上,其说初九“潜龙勿用”是不能使用的人,九二“见龙在田”是“日自见以待用”的人。 【乾卦九三】
帛书《二三子》第11章·《卦》曰:君子終日鍵鍵(乾乾),(15下)夕沂(惕)若,厲无咎。孔子曰:“此言君子務時,時至而(動),[□□□□□],屈力以成功。夫日中而不止,時年至而不(16上)淹。君子之務時,(猷-猶)駝(馳)驅也,故曰‘君子終日鍵鍵(乾乾)’。時盡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靜),故曰‘夕沂(惕)若,厲,无咎’。”(16下)【白话】乾卦九三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孔子说:“这是说君子必须抓住时机,时机一到便迅速行动,(时间尽了就静息),竭尽全力以达到成功。即使到了中午也不休息,到了退休的年限也不停止工作。君子按时工作,就象驰驱于战场一般,所以说:‘君子终日乾乾。’时机过去了,就应该停止行动以便安置自己,安置好自己才能安静地反思,所以说‘夕惕若,厉,无咎。’”【注解】《淮南子·人间训》云: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今取帝王之道而施之五霸之世,是由乘骥逐人于榛薄,而蓑笠盘旋也。今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欲其食,则难矣。故《易》曰“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可行也。故“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以动,因夜以息,惟有道者能之。帛书《衷》:“君子冬(終)日鍵(乾)鍵(乾)”,用也。“夕沂(愓)若,(厲),无咎”,息也。《易》曰:“君子冬(終)日鍵(乾)鍵(乾),夕沂若,(厲),无咎”。·子曰:“知息也,何咎之有?人不淵不(躍),則不見【□。□】(33上)淵不錮,不用而反,居□【□□】。【白话】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是说施用。“夕惕若,厉,无咎”,是说止息。《周易》乾卦九三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孔子说:知道止息,有什么咎害呢?人若不居于渊,不飞跃,则不能彰显自己的德行。潜渊并不能禁锢自己,如果飞跃出渊而不被使用,再返回,居于潜渊止息反省。传本《易传》:《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文言》: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终日乾乾”,行事也;“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解读】对比《衷》《二三子》《淮南子》与传本《易传》,《衷》用九四爻辞的“或跃在渊”解读九三,这种解读方法说明《衷》的成书相对早一些。《衷》“用也”、“息也”,帛书《二三子》“动”、“静”,与《淮南子》“因日以动,因夜以息”十分接近。《二三子》将《衷》“知息”释读为“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静”,“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静”显然不仅仅是安闲休息。《礼记·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静”主要是指反省戒慎之义。最与传本《易传》接近的是《二三子》,“君子务时”接近《文言》的“与时偕行”;《二三子》“时至”、“时尽”,接近《文言》的“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孔子晚年研易仅有五年时间(在这五年里还有编注其它五经的繁重使命),其心得日新月异,随悟随传。传本《易传》应是最终厘定的传易本子,因为它既包含了帛书《易传》的思想,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最终达到炉火纯青之成熟境地。
【乾卦九五】
帛书《二三子》第12章《卦》[曰:“蜚(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子曰:“此言君[子][□□□□□□]□君子在上,則民被亓(其)利,賢者不蔽,故(17上)曰‘蜚(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白话】乾卦九五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子说:“这是讲君子……,君子在上位,人民受到他的恩泽福利,贤良的人不再隐居,所以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帛书《衷》:“(飛)(龍)(26上)在天”,見於上也。《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子曰:天之助□【□□】(34上)□□何有亓(其)□【□□□□□】人尉文而薄(溥),齊眀(明)而達矣。此以剸(專)名,孰能及之?【白话】“飞龙在天”,是说显现于上。《周易》乾卦九五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子说:有天的帮助……怎么会有不利呢?……大人富有文采而广大博厚,齐素明敏而通达。这是专名,谁能达到这个境界呢?传本《易传》:《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飞龙在天”,上治也。“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解读】帛书《易传》着重“利”。《文言》则使用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对应,引出九五的高深义理。(详见乾卦解读)孔子在帛书《要》中使用后天八卦解释损益二卦,那是帛书《易传》中唯一一次使用易象,而在传本《易传》,易象则成为核心。
【乾卦用九】
帛书《二三子》第13章·《卦》曰:“見羣龍无首,吉。”孔子曰:“龍神威而精,處□而上通。亓(其)德‘无首’[者,□□□(17下)□]。‘見羣龍无首’者,[□]□君子?□見君子之吉也。”【白话】乾卦用九说:“见群龙无首,吉。”孔子说:“龙神妙威严而精明,处于深渊而与上天相通。其德“无首”,是说……“见群龙无首”,是说……君子所以吉祥。”帛书《衷》:“羣龍无首”,文而(聖)也。《鍵(乾)》之至德,(28下)剛而能讓。《易》曰“見羣(34下)(龍)无首。”子曰:讓善之胃(謂)也。君子羣居,莫敢首善而治,何(疾)亓(其)和也?龍不侍(待)光而僮(動),无階而登,【□】(35上)□人與(龍)相似,何【不】吉之有?【白话】“群龙无首”,是说有文德而通道。乾卦的至德,是刚健且能礼让。《周易》乾卦用九说:“见群龙无首。”孔子说:礼让的意思。君子们群居,不敢为首,礼让而治理天下,还用担心和谐吗?龙不需等到长大才动,不需要台阶就能上升,圣人与龙相似,有什么不吉利的呢?传本《易传》:《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解读】对用九的解释,帛书《易传》与传本《易传》基本相同。 【乾卦九四】
帛书《衷》:“或(躍)在淵”,隱【而】能(靜)也。《易》曰:“或(躍)在淵,无咎。”·子曰:恒(躍)則凶。君子(躍)以自見,道以自(33下)成。君子(窮)不忘達,安不忘亡,(靜)居而成章,首(受)福又(有)皇。【白话】“或跃在渊”,是说隐藏而能安静。《周易》乾卦九四说:“或跃在渊,无咎。”孔子说:一直往上飞跃就有凶险。君子往上飞跃是为了见证自身的德行,道是自己努力才能成就的。君子穷困时不忘记通达,平安时不忘记危亡,静居而成就美德,接受福德而有休美。传本《易传》: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文言》: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或跃在渊”,自试也。“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解读】帛书《衷》“跃以自见,道以自成”,《文言》简化为“自试”。“恒跃则凶”,即《文言》“上下无常”、“进退无恒”。“君子穷不忘达,安不忘亡,静居而成章,受福有皇”,类似《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纸版书暂未录入本文),最新修订日期为2021年4月11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

相 关 链 接
经学专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周易诠释》《周易密钥》发布
让所有人都轻松读懂《易经》
解易入门1:学易经就像骑三轮车,从小都会
解易入门2:八卦取象
文化传统己亥年《易经》课程公告
卦爻演绎共读在京启动:西木《易经》读书会
戊戌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图文回顾
己亥年天水演易游学图文回顾
第三轮64卦演易小结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最新修订及传习情况
2021辛丑年第四轮演易共读安排及报名

解悟经典,修身治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扫码关注获取课件,点击经典名称参加学习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 管子四篇 | 养生修身

齐宣王见颜斶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