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东京上空三十秒(东京上空三十秒:盟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

东京上空三十秒
微信号: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强博士

重温一下二战历史。
在此,小火箭借助一部影片来回顾一下二战历史的一个片段:盟军首次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这是惟一一次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在美国海军航空母舰起飞执行的战斗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这样一段来自东京的广播:“这是一片到处盛开着鲜花的美丽宁静的土地,这片圣土没有遭受袭击之患……”这样的宣传给日本人造成了错觉,他们以为无论日本对别国做了什么,都不会使日本本土受到报复性袭击。

而公元1942年4月18日,16架B-25轰炸机一举击碎了这一幻想,像尖刀一般直插日本的心脏东京。影片《东京上空三十秒》便是由这一历史事件改编而来。

该片于1944年上映,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与美国年度十佳影片等大奖,代表了那个年代最先进的摄影水平。该片不是一场仅仅以视觉效果和宏大战争场面夺人眼球的“感官派”电影,而是以难得的细腻手法记述了该次空袭行动的作战背景、轰炸机的选取、轰炸机上舰的准备情况、长达一个半月的训练情况、空袭航线的选择和中方人员的配合等多维度的信息。另外,影片中还穿插了历经生死考验的爱情与中美军民联合抗日的内容。上图为1945年,准备轰炸日本的一架从大黄蜂航空母舰上起飞的B-25轰炸机的珍贵历史照片。

在这个3D、IMAX电影盛行的年代,一部黑白影片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我觉得有两个精神。

一个是不服输的精神。这次行动发生在1942年,距美军对日本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战略轰炸(发生在1944年6月15日)还有两年。当时,美国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还没有一个距离日本本土足够近的空军基地,轰炸机的航程也很有限(实际上,当时战略空军的概念刚刚形成,空军甚至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军种)。

然而,他们深知机遇是自己创造的道理,没有去等待。这场在珍珠港事件后131天的雪耻行动是那些理智、冷静的战略家们做梦也不敢想的。

第二个是尊重知识相信科学的精神。敢想敢干并不意味着一味蛮干,所谓航空奇迹是由缜密的分析来支撑的。让一架原设计用于在陆上机场起降的能够装载907千克炸弹,航程达3219千米的轰炸机的起飞距离缩短到仅有152.4米,同时限制其起飞跑道的宽度小于22.9米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

影片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年B-25轰炸机的飞行员们探索短距起飞的过程。他们凭借声音而不是仪表来操纵飞机。

在跑道的起始端,飞机一直处于制动状态,襟翼被放下,两台发动机则被迅速加到最大马力,两台1700马力的发动机冒起浓烟,发出尖锐的啸声。飞行员立刻松开机轮制动,把如脱缰野马般的飞机迅速拉起。这种不依赖于航母甲板弹射装置的短距起飞技术,对飞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的要求很高。

杜立特在轰炸前,给一枚炸弹绑上了日本金属,以便让这块金属以独特的方式“荣归故里”。

虽然我们期望看到的更多技术细节没有在影片中展示出来,如为飞机加装防冰装置和将机腹炮塔改装成副油箱等,但还是能从一些镜头中看出影片制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机舱的特写镜头中我们可以发现精密的诺顿式轰炸仪被拆下换上了简易的瞄准装置(这是为了防止精密轰炸技术落到日本人手中)。另外,影片向我们展示了B-25轰炸机超低空穿越金门大桥的场景(桥底到水面的净空为67米)。

该场景由杜立特(将在下文介绍)的好友航空先驱Floyd Nolta驾驶杜立特当年的那架轰炸机带领编队完成。影片以精细安排的摄影角度复现了1942年的精彩画面,展示了B-25良好的操控性能和飞行员的高超技艺。

据史料记载,搭载着16架B-25轰炸机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于1942年4月2日上午10点从阿拉梅达港起锚,并于中午时分穿过了金门大桥,这是轰炸机编队的飞行员们在执行轰炸日本的任务之前看到美国大陆的最后一眼。

影片没有去渲染当时的悲情与义愤而是通过小伙子们心血来潮的特技飞行把所有的情绪都隐藏了起来。不过,对这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担心还是有的。夜深时分,几个飞行员在“大黄蜂”的甲板上来回踱步一次次丈量着甲板的长度。影片用这个细节从侧面反映了短距起降的难度。因行踪暴露,轰炸被迫提前进行。4月18日,东京、横滨、神户、大阪、名古屋这些城市被炸弹一一点名。

日本柴油机制造厂、日本第一钢铁厂、三菱重工的制造基地、名古屋飞机制造厂、海军实验室等一系驱动战争的力量受到了打击。在滚滚浓烟升起的一瞬间,经受过严酷测试与训练的B-25轰炸机及其飞行员们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杜立特空袭东京行动中的中美双方相关行动人员的珍贵合影。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战后幸存的B-25轰炸机依然会做各种飞行活动来纪念1942年的“东京上空30秒”。上图为一架B-25轰炸机在CV-61游骑兵号航空母舰上再现当年的起飞场景。摄于1992年4月12日。

2010年4月,一架B-25为纪念轰炸东京行动再次飞上了天空。

2012年“杜立特空袭”70周年纪念会上,仍健在的参与空袭日本行动的老人们的合影。

2012年4月18日,在美国俄亥俄航空航天博物馆上空飞过的B-25编队,再现了1942年4月18日编队轰炸的飞行场景。

另外,小火箭一定要谈谈这场空袭的策划人与领航者詹姆斯·杜立特博士(JamesHarold Doolittle)。杜立特博士个子不高,但是他自幼便有爱拼搏的精神,曾获得轻量级拳击冠军。他是一名超级航空迷,在莱特兄弟的飞机上天后不久,便制造了自己的飞机。

1922年,26岁的他成为了第一个在24小时之内横跨美国本土的飞行员。1925年,他赢得了施奈德锦标赛的冠军。对航空技术的热爱支持着他攻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学博士学位。

杜立特(左侧)与李梅将军(右侧)的合影。注意,他们身后的那架飞机是一架P-38闪电,而不是B-25。顺便提一下李梅将军。李梅是对日战略轰炸的积极倡导者。1945年3月,在李梅的主导下,美军B-29轰炸机群开始对东京进行低空投弹。此后美军针对日本本土进行持续性的战略轰炸,从1945年3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期间,美军对日本的轰炸造成近50万日本人死亡,约500万人的住房被毁。另外,李梅也是一名打破过飞行纪录的飞行员:1945年9月战争结束后,李梅将军驾驶一架改装过的B-29飞回美国。此次航程从日本的北海道到美国伊利诺伊斯州的芝加哥,打破了数项纪录,其中包括美国空军最大起飞重量、美国空军最远未停留飞行纪录。

坐在飞机驾驶舱内的杜立特,拍摄于1982年,当时他86岁。

1985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为杜立特授予四星上将军衔。

杜立特是最早提出将空军建设成独立军种的人之一,也是促成壳牌石油公司开始研发专用航空燃油的技术人员。当然,最为出名的还是他亲自带领16架轰炸机完成了首次轰炸东京的“杜立特空袭”。这位航空先驱、航空学博士、四星上将、壳牌公司副总裁、拳击冠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技术遗产。
感谢大家对小火箭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文已由邢强博士独家授权小火箭刊发,禁止非授权转载,欢迎朋友圈转发。
微信号: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欢迎 加入 小火箭 ,进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东京上空三十秒》的电影精彩片段集锦

东京上空三十秒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