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克鲁格曼模型(赵伟|高级国际贸易学十讲PPT(0))

克鲁格曼模型
    

    我写的《高级国际贸易学十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自出版以来,逐渐为多个高校的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所接受。这本教科书,基于我在浙江大学多年给研究生讲授国际贸易课程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吸纳了美欧高校硕博生课程教学最新知识,力图以最少的时间,把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的“门外汉”带入门内。教材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个是由近及远。一反时下流行的同类教科书由最早理论开始,落到最近理论的编排模式,先讲最近的,由近及远推开去,落在原点。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二:其一,考验学生的兴趣和基础知识,以便他们自己决定是否选修这门课。这些年跨学科考研者不少,个别学生实际上对理论不感兴趣,也不具备搞理论的基础知识,也不知道时下贸易理论都在搞什么,稀里糊涂学下去,后面可能失去兴趣。从最新理论讲起来,给他们较早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时机。其二,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到前沿。何为前沿?英文词典上说,是已知与未知的分界线。我的理解,乃最新理论,或者经济学人聚焦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也。从最新理论讲起,就是贴近前沿。
  另一个是尽量简化,讲经济学圈内引用最多的理论模型。我向来相信,小的就是美的。教科书越是简洁,越容易为初学者所接受。抱着这个理念,原本希望控制在二十万字。电脑软件算出来也是二十万字,没曾想出版社排版后称有28万字。没办法,只好多点。希望下次修改时缩减些。
  近期不断有高校教师来电索要本书课件。让学生帮着做了这个PPT。借公众号发出,给用我教材讲课的老师和学生们使用,只是参考。相信每个讲者备课时还会增删。

 原书序言
本书系作者多年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给研究生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一个沉淀。
“沉淀”一说,多半受了培根视野的“默化”:“时间就像一条河,他给我们带下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却沉没下去了。”(《伟大的复兴》)。
我欣赏这种看法和说法!作为一项教学工作,核心任务在于教与学,主旨是带领学生拓展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分析方法,并据以探索学科前沿问题。何为前沿?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边界也!出于诸此目的,考虑到经济学原本是个“舶来品”,教学实践先得有种“放眼世界”的视野,从全世界好的大学同类教学与研究文献中去寻找与汲取知识并借鉴好的方法。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上数据的日益丰富,不仅使真正的“放眼世界”成为可能,而且使这种视野几乎可以和国外同行保持同步。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视野的教学实践沉淀下来的,因此可视为对国外现有研究文献、教学资源结合国内现实及高校教学需要的一种“萃取”或提炼。
萃取的内容主要有三:其一是国际贸易理论核心知识。评判的基本依据是,时下国外名牌大学经济类研究生教学中难以绕过的那些内容。其二是国际贸易前沿知识。取舍的标准,除了是否反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最近十多年以来的发展成果与下一步发展方向而外,还当为贸易经济学界所广泛关注。其三是和国内外最新研究内容的“对接”,说白了就是和“主流”对接,旨在把学生带入主流,赋予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与交流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本书除了参考国内外重要文献而外,还参照了国外一些名牌大学国际贸易学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课件。出于介绍知识与方法之目的,这样的参考与参照是必不可少的。值得说明的是,作为一本教材,重在知识介绍而非理论创新,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归入研究系列。基于多年教学与学术研究经验,在体例上还是做了一些创新。主要的创新不少于:其一是内容方面,以精炼为宗旨。去繁从简。从大量文献中提炼出最要紧的那些,以便让学生花最短的时间掌握这门课的核心知识;其二是体例排列上,一反常规做法,取一种新的体例。常规讲法是由远及近,我在教学实践中试着调了一下顺序,从最新理论讲下去,而后及远。
这样安排的考虑是,先给初学者展示国际贸易近期聚焦的论题,看看其有无兴趣,借以淘汰掉没兴趣的那类选课者,留下兴趣盎然者。教学实践表明,此种安排效果颇佳。
希望这样一本教材能够把那些有志于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学生带入这个领域,同时对于这个领域的教学同仁有所裨益。作为初版,先保持这样初始的非完美状态,留待后面边教学边改进,世界原本就是不完美的。
赵 伟
2014 年 5 月 3 日写于浙江大学

目录
导论:国际贸易理论简史
  国际贸易理论演化简史
  转向微观:“新新”理论
  “大数据”时代、计量热与经济学研究的“偏转”
第1讲  距离与国际贸易:引力模型
  1.1  新视角:引入边界和距离
  1.2  引力模型:主要命题
  1.3  引力模型的主要结论
  1.4  引力模型与测度贸易流量:后续研究进展
  1.5  引力模型:一个补充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2讲  企业异质性:梅里兹贸易模型
  2.1  企业异质性:几个重要实证发现
  2.2  梅里兹模型:出发点
  2.3  梅里兹模型:封闭经济均衡
  2.4  梅里兹模型:贸易均衡
  2.5  梅里兹模型:两个重要拓展
  2.6  梅里兹模型:后续实证研究
  附录: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模型精要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3讲  产品一企业异质性对接:贸易扩张边际模型
  3.1  贸易边际的二元分野界定
  3.2  测度贸易扩张边际:方法与模型
  3.3  二元边际分野的贸易模型
  3.4  二元边际贸易效应: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4讲  垄断竞争:克鲁格曼模型
  4.1  克鲁格曼模型:关键假设及其寓意
  4.2  克鲁格曼模型:封闭经济
  4.3  自由贸易:模型与均衡条件
  4.4  模型拓展:四个推断
  4.5  克鲁格曼模型的实证研究
  附录  垄断竞争——一个建模“万花筒”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5讲  寡头垄断:模型与实证
  5.1  引言:双寡头垄断基本特征
  5.2  双寡头垄断之价格竞争:Benrand模型
  5.3  双寡头垄断企业的产量竞争:古诺模型
  5.4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贸易政策与居民福利
  5.5  寡头垄断竞争模型:实证研究新进展
  附录:罗伊恒等式证明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6讲  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1  引言:一种长盛不衰的理论
  6.2  李嘉图模型:基本形式
  6.3  李嘉图模型的拓展:多产品贸易
  6.4  李嘉图模型的拓展:多国贸易
  6.5  李嘉图模型的拓展:考虑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
  6.6  李嘉图模型的拓展:中间产品投入与贸易情形
  6.7  围绕李嘉图模型推断的计量与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7讲  要素禀赋: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
  7.1  要素禀赋理论:基本情景
  7.2  H-O定理:基本形式
  7.3  H-0定理扩展:S-S定理
  7.4  雷布津斯基定理
  7.5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7.6  特定要素模型:H-O模型的一个短期形式
  7.7  围绕H-O模型的实证研究
  附录:库恩-塔克条件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8讲  制度质量与贸易:建模思路与实证方法
  8.1  制度质量与贸易:三个基本视野
  8.2  制度质量与贸易:李嘉图H-O建模思路
  8.3  制度质量与贸易:考虑一体化的建模框架
  8.4  制度质量与贸易:沿着GHM方法的建模
  8.5  制度质量与贸易:实证路径与方法
  8.6  制度质量与贸易:逆向效应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9讲  贸易利益:一个综合视野
  9.1  定义贸易收益
  9.2  贸易收益基本定理:物物交换的情形
  9.3  贸易收益基本定理:引入价格因素
  9.4  贸易收益:拓展定理
  9.5  贸易收益:考虑中间品进口的定理拓展
  9.6  贸易收益的测度与分解
  附录:贸易利益分析关联概念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10讲  回到起点:贸易分析基础框架
  10.1  封闭经济:基本假设与基本模型
  10.2  封闭经济:新古典模型及其特点
  10.3  封闭经济:另一种分析框架
  10.4  生产者均衡
  10.5  消费者均衡
  10.6  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后记

   (未完待续)

克鲁格曼模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