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北京市六一中学(老校新篇 | 初访北京一六一中学新校区)

北京市六一中学

2019.7.16,Tue:晴雪集(微信号:qingchuanxue520)

校训:诚真。做人诚实守信,做事求真务实

毕业后几次回访母校都会有不小的变化,这一次连地址都变了,一六一中学有了新的校区,离开了滋养了106年的北长街老校址,来到南横西街94号。原北校区、中校区已经停用。毕业以后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快,其实我们都没有做好准备告别呢。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原北校区大门,2017年10月)
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看到这样的内容一定会会想起母校,因为一六一中学不但是个百年老校,还确实是个文物古建。中校区里边就有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升平署戏楼(曾用作图书馆)。更重要的是,一六一的中校区得益于升平署戏楼这一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校园建筑风格更是古色古香,清一色的红墙黛瓦平房,还有长廊、凉亭等多种古建元素。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挂牌)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始建于1913年,前身为“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建校之初,李大钊等革命前辈曾来学校任教,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期,学校是北平市学联所在地。1949年后,学校成为北京市最早市属重点中学之一,70年代更名为北京一六一中学。二十一世纪以来,一六一中学与原北京市第六中学、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中学合并,形成一校三址局面。

(图源百度,拍摄于2008年或更早,由数码扫描仪拷贝)
南校区: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43号,为初中部。
中校区: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号,为高中部。

北校区: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113号,为初三、高三毕业学部。

世纪初原三十中并入一六一中学,成为南校区后,南校区的改扩建就开始启动,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最近才真正得以推进。2017年,中校区、北校区搬迁消息开始流传,很快被证实:搬迁校址已经提上日程。

(原中校区知行亭,Samsung Galaxy S5 2015年4月)
虽然没有刚开始传的那么迅速,但作为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的老校友,还是感觉南北长街校区和这里的种种回忆,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找不回来了。

2019年1月25日,随着高中部的放假,中校区宣告退役。2019年7月5日,北校区——一六一百年校址的原址校区,也走完了她106年的历程,曾经南北长街清晨和傍晚三五成群上下学的学生们不见了,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不见了,回荡在楼宇间、马路旁的读书声不见了,月光下批改试卷的园丁们的身影也不见了。

(原中校区高二2班教室黑板,校友返校涂鸦,2018年7月)
我们会怀念,因为那里承载了三年或是六年的宝贵记忆,那里是曾经洒下汗水和泪水的地方,那里是洋溢过笑容的地方;但我们也相信,学校依然在,敬爱的老师们也依然在,仍然会有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为百年老校增添新活力。

在近期,终于有时间回访母校了,但却不是曾经熟悉的上学路径了。在跟老师联系的时候,还刻意在用词上用了“回学校”和“去新校区”。那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恩师依然在校园里教导下一届的学子们,据说校园很多元素也尽力还原了原校址的面貌,在互联网看到过,在朋友聊天中听说过,甚至还在梦里梦到过,这一次是终于亲眼见到了。

(新校区大门,2019年7月)
学校的校门虽然使用了现代的建筑技术,但也包含了古典的元素,祥云状的装饰花纹、暗色红漆的窗棂和屋梁。论气派,与曾经的北校区大门也并不逊色。

(原北校区大门)
走进学校之后,和原来的中校区一样,刻着“诚真”校训的校训石立在门口,每一位一六一学子步入学校的第一步都会看见,谨记“做人诚实守信,做事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校训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字。

(原中校区大门口校训石,Canon Prima BF Fujifilm 100 C41,2018年7月)

(新校区大门口校训石,2019年7月)
在一六一读过高中的同学都会记得,在一六一是不需要爬楼梯的,中校区都是平房,北校区也只有两层地上楼层,当然还有半地下室结构。而新校区终于住进了楼房,主教学楼——滋培楼很是气派。

(教学楼——滋培楼 正面,2019年7月)

(滋培楼 正面全景,2019年7月)
走进主楼大厅,映入眼帘的那句喊了六年的青春誓言——站出来,让祖国挑选,依然刻在墙上。同时也看到,红橙紫三色重新渲染的校标也成为了新的文化符号。

(滋培楼 门厅,2019年7月)
犹记伫立枫树下,默念勉语每长凭。

(原中校区 大石头,2018年7月)
同样一起搬过来的还有曾在母校任教的李大钊先生的经典名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个“书本”是庚寅届校友捐赠,虽然可以看出原件已无法搬走,不过新校区也尽力复刻了这件纪念品,可以说是很用心了。

(新校区“书本”,2019年7月)

(原中校区“书本”,2018年7月)
笔者到新校区的时候,只有高三年级还在上课,站在讲台上的依然是曾经的授业恩师。(门窗后拍不到老师,只能大致看到后排的学生们)

教室更加敞亮也不再受天气干扰了。

焕然一新的美术教室。看样子课桌不会再打膝盖了。

还有音乐教室,原来中校区的音乐教室可是在操场角落里一个房屋改装的,现在已经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在走廊里挂满的是最近几届学生的美术作品。有些应该是美术会考的作品,风格也很一致,为校园添加了更多的生机。

学生绘制的校园风光,还能回忆起曾经中校区繁花满园的光景。

老编想起自己那个手残状况,真是自愧不如啊
看到刚才那张图右边是啥了吗,是楼梯

(Google Pixel 3,2019年7月)
走班教室,北京在高考6选3改革是最后进行的,不过现在的学生也开始像大学一样走班上课了。以及全智能化的教学系统,课表,签到一应俱全。

还有最惊喜的是这一间教室——国学教室。

走出了滋培楼,旁边是另一幢教学楼,是域朴楼,楼名同样来自一六一中学在30年代形成的校歌《女一中之歌》。

(新校区域朴楼,2019年7月)
域朴楼处在学校的侧面,紧邻操场,后面还有实验楼和食宿楼,一六一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食堂,在北京西城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提供住宿的学校也是非常罕见了。

(新校区食宿楼,2019年7月)
同样一起搬过来的还有参加过世锦赛的乒乓球台子。

(新校区乒乓球台,2019年7月)

(原北校区乒乓球台,2018年7月)
一六一得益于新校址的面积,也终于有了400米的足球场。在北京西城区的学校里,有“标准形状”200米操场的学校都屈指可数,曾经的一六一也只是中校区有一个200米的操场,如今我们也跻身有标准操场的大户人家了!

(一六一中学新校区操场,2019年7月)

(原中校区操场,Samsung Galaxy S5 2015年1月)
我们也是可以在学校里边举办运动会的学校了!动感新校园  青春逐梦行 

(一六一中学新校区操场,2019年7月)

(一六一中学新校区操场 主席台视角,2019年7月)
还记得那个记录时光的日晷吗?时不我待!

(日晷在新校区,2019年7月)

(原中校区 日晷,2019年1月)

(原中校区 日晷,Samsung Galaxy S5 2015年4月)
说起来一六一,怎能不提她的亭子呢?学思亭、知行亭,也跟着一起“搬”了过来,新校区也是尽力在还原有着“花园学校”之称的中校区的昔日风貌。

知行亭:
道虽迩 不行不至;
事虽小 不为不成。

(新校区 知行亭,2019年7月)

(原中校区 知行亭,2019年1月)
学思亭: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新校区 学思亭,2019年7月)

(原中校区 学思亭,2019年1月)

(原中校区 学思亭,2018年7月)
还有仿制中校区的长廊。

(新校区长廊)

(原中校区长廊原貌,2016~2019年间)

不要忘了还有那一摞书——阶梯。丙戌届校友捐赠的。这样东西应该是从中校区原封不动搬过来了。

(原中校区 “阶梯”,2015年1月)
书本和长廊。

(“书本”和长廊 在滋培楼前,学思亭旁边)
在北校区操场后边,曾经有一个石碾子,上面刻着“碌碌无为”四个字。

(原北校区操场后的石碾子,2015年11月)
北校区曾经有个“两楼间”的说法,就是初三部和高三部中间有一小部分空地,是下沉空地,食堂的出口,上坡才能到达操场,旁边是北校区大报告厅。

(原北校区“两楼间”,2015年11月)
这次在新校区没有找到报告厅,只找到了一个小报告厅,可以举办班会、联谊、学生会活动等。

(滋培楼 小报告厅,2019年7月)

(滋培楼 小报告厅,从台上看,2019年7月)
不得不说还是比北校区的椅子要舒服的。

北校区作为一六一的发源地,还有一座古朴典雅、庄严幽静的花神苑,花神苑里甚至有一片“小竹林”,还摆放过很多雕塑,在校区退役前最后是摆放的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塑像。

(原北校区花神苑,Samsung Galaxy S6,2015年11月)
那一年初雪之后,两位烈士仿佛也带上了厚厚的棉帽,生不同床死同葬,如今二人也终于一起白了头。

(原北校区花神苑,Samsung Galaxy S6,2015年11月)
还记得中校区的那个文物吗?升平署戏楼,曾用作中校区图书馆。暖阳下熠熠生辉的红墙,巍峨俊俏的飞檐,以及一些古老神秘的传说 皆付谈笑中

(原中校区升平署戏楼,2019年1月)

最后一次去中校区、北校区,都是在冬季,是大雪纷飞的时节,却没有我最喜欢看到的雪后初晴,而是雾失楼台的肃杀。

(原北校区 雪后,2019年2月)
即使是寒冬腊月,这些参天古树们用仅剩的枯枝,依然在寒风中坚挺着伸展着,在蓝天中刻画着倾诉着:看,我们来过!

(原中校区 高一学区,2019年1月)
在一六一的六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回忆,老师们的教会许多都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还有一些新校区和老校区的照片,留下来,做个回忆,以后回到母校的机会终将会越来越少,多年以后再翻到的时候,会热泪盈眶,还是会嘴角上扬。

(新校区 滋培楼,Google Pixel 3,2019年1月)

(原中校区 操场主席台,Canon Prima BF Fujifilm 100 C41,2018年7月)

(原中校区 学思亭,Samsung Galaxy S5,2014年9月)

(原中校区 图书馆正面,图源一六一中学校友)

(原中校区 报告厅旁,图源一六一中学校友)

(原中校区 教师办公区入口,2018年7月)

(原中校区 操场入口,Samsung Galaxy S6,2015年6月)
离开了南北长街,来到了南横西街,母校依然还在延续,一六一中学百年薪火相传的诚真校训和“一炉火一滴水”的精神依然会传承下去。新校区的办学条件更加优良,经历迁址、改扩建,相信母校会在新校区开启新的诗篇,加油一六一

文、图/苗青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毕业生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公众号“晴雪集”,ID:qingchuanxue520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往期文章精选

◆ 如果《千与千寻》是一款闯关游戏
◆ 赵皓阳这样的无耻文人还有救吗?(被删,回复”赵皓阳“查看)
◆ 高考全国二卷作文“答卷”:1979年9月15日的一封信
◆ “996”不是奋斗 | 超时低效拼狼性的“低人权诅咒”
◆ 再见,中校区
◆【序章】雪后初晴 朝花夕拾
晴雪集官方微信:qingchuanxue520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人物传记|社会纪实|摄影艺术
一手掌握!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北京市六一中学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