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读书改变命运!那个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当团省委副书记了!!!)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猜猜她最喜欢看的书是哪一本?】

12月15日,共青团安徽省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省常委和书记班子,苏明娟当选为团省委副书记(兼职)。今年,她刚满34岁。
 
苏明娟就是全国闻名的“大眼睛”女孩!
 
应该是中国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很多人应该都见过她的照片,但不一定知道她的名字,更不知道她的现在!
 
苏明娟小时候
一天往返12公里,
6年小学下来总共两万多公里,
农村孩子读书多难呀!

 
照片上的我,
正上小学一年级。
那时,
我家全年的收入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
父亲每天起早贪黑,
上山砍柴、下河抓鱼,
用换来的钱,
买点口粮,维持生计。
1990年9月,我上学了。
当父亲把100多元学费交到老师手里的时候,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不知道这是父亲砍了多少柴、
卖了多少鱼才挣来的钱,
我更不知道以后
父亲是否都能给我
拿出钱来交学费。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苏明娟,
深知读书对贫困山区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是走出去的机会。
“且不说念书之后就一定就能找到体面的工作,
但起码可以增长见识,
开拓视野,
提升内在修养。”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
——《大眼睛的小姑娘》轰动海内外。
那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乌黑透澈﹔
那是一双失神的大眼睛,
隐约闪现着晶莹的泪光,
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对生活的无奈与叹息,
对校园的留恋与惆怅。
 
那双大眼睛,
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
这张照片感动了一代中国人,
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定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
广泛地用于希望工程公益活动。
从此,
人们记住了《大眼睛的小姑娘》,
同时也记住了它的作者解海龙。
 
“眼睛里透露对知识的渴望”
 
1991年,还在北京某文化馆任职的解海龙去往张湾村,跟着一群孩子来到了学校,苏明娟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1991年2月,刚开学不久。那时从梅山镇到桃岭要先坐船到梅山水库下,再走十来里山路。我和同学一起去上学,走过码头,正遇上他从码头下船。我才一年级,长得又矮小,落在最后面,解叔叔走着走着就注意到我了,跟我到了张湾小学。”
 
  走进学校,在课桌上低头写字的苏明娟抬头看了看这位来自北京的叔叔,这让解海龙发现了她那双纯真的大眼睛,他迅速换上变焦镜头,稳稳地端住相机,当苏明娟握着铅笔再次抬头时,他按下了快门。随后,这张名为《我要读书》的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
 
  但作为照片的主人公,苏明娟见到照片却是在3年之后。1994年,有位名叫李万的解放军给苏明娟的学校写信,还寄来了印有照片的报纸,说请学校帮忙寻找照片中的小女孩,如果真有其人,他愿意资助女孩到小学毕业。“我一眼就认出来了,照片上的红格子衣服,是我妈妈缝制的。那件衣服我特别喜欢,打了补丁也不舍得扔,就回家把那件衣服找出来给老师看。老师一对比,真的就是我。”
 
  从那个时候,苏明娟才知道自己的照片已经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后来,回忆起第一次看到照片的感觉,苏明娟自己都觉得特别震撼,因为那双眼睛又大,又明亮,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家中最大负担:100多元的学费
 
因为山多地少,金寨县历来非常贫困。而苏明娟家每年的土地收成也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更多时候,她的父亲苏良友只能依靠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抓鳝鱼换来的钱买点口粮维持生计,因此苏明娟每个学期100多元的学费,就成为这个家最大的负担,而李万的资助,也让这个濒临崩溃的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但对于苏明娟来说,最大的精神支柱不是钱,而是李万叔叔写给她的一封封信。那些饱蘸着爱的笔墨的文字,直到现在都珍藏在她的小箱子里,虽然我没有目睹,但我相信,那些信里所传达出来的“爱”已经深深扎进苏明娟幼小的心里了。
 
后来,来自大连的一对退休老夫妇也加入了资助苏明娟的行列,他们拿出了仅有的退休金,还在信中安慰道:别为我们的生活而担心。善良忠厚的父亲对苏明娟说:“这钱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已经有别人的帮助了。你爸你妈还能干活,还能养活你和弟弟。”苏明娟将钱还给老人,老人不要,后来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苏明娟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这的确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苏明娟至今还记得当年父亲对她说的话:“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图报。”
 
每到过年,苏明娟的母亲钟业臻都会用这个家特有的方式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将自己纳缝的一双双布鞋,腌制的一块块腊肉寄给解海东、李万、退休老夫妇,还有凑了100块钱捐助她的9个大学生。
 
14岁成为团中央候补委员
 
1996年,应解海龙的邀请,13岁的苏明娟来到北京参加《中国青年报》创刊45周年的活动,在庆祝活动上,她见到了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

李克强走到苏明娟跟前,问她是不是“大眼睛”照片上的小女孩,还详细询问了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苏明娟后来回忆说,当时并不知道李克强的身份,俩人面对面站着聊了好一会,“感觉这个叔叔很亲切”。
 
1998年,老村长来到苏明娟家,对她的母亲说,“你姑娘要去北京开会了,赶紧给她准备准备,过两天就走。”直到去了北京,苏明娟才知道她参加的是中国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放眼整个人民大会堂,14岁的苏明娟是年纪最小的代表。会后,她被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
 
这个身份还给苏明娟带来了“麻烦”。
 
开完会回到家里,在邻居眼里,她已经成为了“中央来的大领导”,还有邻居问她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邻里间闹了矛盾,还问苏明娟能不能“跟上面说说”。

 
2002年,苏明娟进入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学习,毕业之后通过考试进入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成为一名职员,并工作至今。多年来,她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直到近几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我最喜欢看的书
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因为书中描述的场景都是我熟悉的场景,
以至于我到现在找不出第二本我喜欢的书。

 
12月15日
苏明娟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的当天,
就打电话告诉了解海龙这个消息。
解海龙为她感到高兴,
也希望她能一如既往看淡外界的诸多看法,
拥有一份平静的快乐。

————————-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读书好

《四时读书乐》

不读书的日子
还能叫日子吗
开心过日子的人
每天都要读书

微信互动:goldman1293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