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简述马斯格,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简述马斯格,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

西方学者罗斯托和马斯格雷夫曾提出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模型。 20世纪50年代,罗斯托就提出经济发展的5个阶段理论,他把经济发展分为传统、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5个阶段。 而马斯格雷夫把经济发展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罗斯托经济发展的传统阶段和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相当于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罗斯托的经济起飞阶段相当于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相当于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的成熟期阶段。

两个理论在阶段划分上既有区别的个性,也有联系的共性。他们都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财政支出应占主导地位,主要用于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如交通、法律秩序、健康、教育等,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而直接影响到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的效益,从而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这类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具有数量大、周期长、收益小等特点,且这些投资又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效益,私人部门无力投资或者不愿投资。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必要的,并将对经济的起飞起重要作用。罗斯托和马斯格雷夫的公共财政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的重要性。

延伸阅读

三种比较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

刘易斯在其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论文中,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的弱小的资本主义部门和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的强大的非资本主义部门,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二元经济。基于这一特点,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扩张工业部门来吸收农业中的过剩劳动力,从而促进工业的增长与发展,以便消除工农之间以及工农业内部的各种结构失衡问题。

费景汉和拉尼斯两人后来对其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即“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他们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把二元结构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刘易斯模式基本相同,农业部门存在着隐性失业,劳动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第二、第三阶段,农业部门也逐渐出现了剩余产品,可以满足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消费,从而有助于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因此,农业促进工业发展的作用,不仅是消极地输送劳动力,而且还积极地为工业部门的扩大提供必不可少的农产品。

2.经济发展阶段论。

1960年,罗斯托发表了《经济增长的阶段》,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1971年又补充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这六个阶段中,第三、六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两次“突变”,也是最有意义的阶段。经济增长几个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原因,主要是“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和“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前者是客观原因,后者是主观原因。

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能够高速增长,而且能够把这种增长扩散到其他产业部门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  1.规模经济影响,即主导部门的建立可以形成规模经济。

②  2.产生新产业和扩大出口部门的影响。

③  3.带动影响,即可以带动“现代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

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阶段的变迁。

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1)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其核心是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在各个工业部门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地、大规模地投资,使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增长,以此来实现工业化,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该理论有以下三种形式(或流派):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c.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

(2)不平衡增长理论:

1958年,郝希曼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书,着重从现有资源稀缺和企业家缺乏等方面,批评平衡增长理论者只顾强调大规模投资和企业增长,而忽略了有的建设项目可能迟迟建不成,而有的项目建成后生产又可能无效率的情况,指出了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并相应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本与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什么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第一次提出的重心理论?

熊彼特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第一次提出的重心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

近年来,熊彼特在中国大陆声名日隆,特别是一谈到“创新”, 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理念时常被人引用和提及,几乎到了“言创新必称熊彼特”的程度。不仅仅是中国,作为“创新理论”和“商业史研究”的奠基人,熊彼特在西方世界的影响也正在被“重新发现”。

经济发展理论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农业。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理论?

三个基本观点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政策主张,有三个基本观点:

一是主张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

二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 三是主张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 特点 新古典主义学派发展理论的特点是:强调外向发展和对外贸易、强调经济的私有化、重视农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该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收入再分配论、自由贸易论、市场机制论、农业发展论、人力资本理论。

亚当斯密经济发展理论?

亚当斯密的主要经济理论分为六种,分别是分工理论,货币理论、价值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赋税理论。

其中,赋税理论,在这种理论下提出了一个赋税原则,就是公平,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国家的国民应该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能力去支持政府的工作,也就是说,要缴纳相关的赋税,与此同时,也要确定赋税的比例。

资本积累理论,所谓资本累积,就是大量进行分工时,必然需要具备的一种要素,他是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相结合的,那么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还是需要太多的一个特殊设备和机械材料的,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的时候呢,其分工月系工具可能就需要越多。

分配理论,那么也就是说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价值论,所谓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这两者其实是不一样的,后者更多的是表示某种财货换取另一财货得购买力。

货币理论,其实大家都知道货币的首要流通手段就是交往,那么我们持有货币之后,想要让它变成某种东西,就一定要通过购买。

分工理论,分工理论的话是源于每一个人都有自然的个体差异,而利益其实是决定分工的。

谁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轰动当时西方经济学界,并享有盛名。熊彼特在《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对企业家论述也是一大特色,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创新者,是决定如何配置资源以便发明利用的领导者。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体系从一种均衡走向另一种均衡的根源,并且经济周期与创新活动的特点有重大关系。

熊彼特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此书最先以德文发表于1912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