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知乎)

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知乎)

撰稿丨一见钟情

编辑丨Gaga

审核老师丨曲晓艳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的婚恋观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青年群体表现出低婚恋意愿,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

互联网世代的青年人,愈发表现出对婚姻的恐惧,「恐婚者」这一群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微博热搜#女性恐婚者比男性更多##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词条下,网友更是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结婚成了非必选项。

01 恐婚的青年在想什么?

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姻价值观下,对于青年人而言,结婚显得迫切且必不可少。

被催婚成为未婚青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生活难题,各路亲戚轮番上阵,关注的无非是有没有对象,要不要结婚。

那么,那些恐婚的青年到底在想什么呢?

Ⅰ 被现实障碍所困的「忧婚族」

结婚?彩礼、酒席、房、车、孩子,这八个字就够让我受的了!

Ⅱ 把婚姻标签化的「恐婚族」

结婚?然后争吵不休?还要担心被家暴被杀被骗,指不定哪天悲剧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Ⅲ 对婚姻佛系的「懒婚族」

结婚?能找到合适的人吗?哪有时间精力去经营一段婚姻啊!

Ⅳ 对婚姻祛魅的「不婚族」

结婚?一个人自由自在不好吗?自己名下有房,口袋有钱,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同时,为什么青年人会恐婚呢?

学者们聚焦个体层面的主观因素分析,细致展示了个体恐婚的心理因素,把恐婚原因归为十大因素——

01 害怕失去自我、身份和被情感吞噬

02 害怕失去控制或被控制

03 害怕会重复父母不幸的婚姻

04 害怕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05 害怕麻烦和婚姻最终失败

06 害怕衰老和身体退化

07 害怕依赖别人和变得脆弱

08 害怕被背叛、被拒绝和被抛弃

09 害怕承担责任

10 害怕成功或幸福(因为羞愧和内疚而觉得自己配不上职业和生活上的成功)

国内一项基于知乎文本的恐婚原因分析的研究中,从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精神层面上,把当前青年人恐婚的原因归为五个类别,即社会因素带给婚姻的不安全感个人能力不足个人不良成长经历个人认知崇尚自由和具有反叛精神的性格,具体内容见下图。

过去经历和见证的婚姻悲剧让青年人害怕结婚,恶性婚姻事件的报道进一步固化了“婚姻不会带来美好,反而会剥夺已有的自由和生活”的认知偏差,这使得部分青年人结婚意愿不高。

而经济压力更让婚姻遥不可及,在高压力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下,青年无暇顾及,无力经营,也懒于追寻,比起“就地躺平”,未知的婚姻生活可能更让人痛苦

02 为什么女性会更恐婚?

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结婚意味着生孩子,而这恰恰是女性恐婚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婚姻观念下,女性是作为丈夫的妻子、子女的母亲、公婆的儿媳而存在的,在家庭中被期望为“温顺贤良、忍让、牺牲”,应付柴米油盐的琐碎,操心孩子家务……

而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逐渐作为社会工作者,逐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被期望为“自尊、自强、自立、平等”。

这给女性带来了强烈的角色冲突和心理压力。

马云曾经说,“中国女性是‘超级女人’。瑞典女人要工作,但不用看孩子;日本女人要看孩子,但不用工作。中国的女性往往既是承担责任的母亲,又是创业者,非常不容易。”

女性,默默承受着四大悲剧,即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还要面临职场歧视的困境,不得不承受因为母亲角色而遭受的求职、薪资、晋升机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女性结婚的风险高于男性,除上所述,社会道德评判对女性的要求更高,离异女性群体被污名化,会遭到更多的非议与歧视,这意味着,一旦婚姻破碎,离婚对女性的伤害更大。

03 对恐婚的心理学解释

婚姻恐惧症(Gamophobia)是一种社交恐惧症,与对结婚、恋爱或向伴侣承诺的恐惧有关。

在早期经历中,父母不幸的婚姻会让家庭给予孩子的关怀大大减少,容易导致孩子发展出不安全依恋对婚姻的放弃图式(abandonment schema),这将会在认知最深处运作,使个人易发展出抑郁、焦虑、成瘾、人际障碍等心理障碍。

有学者认为恐婚可能与“经常无法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支持和安全感”有关

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不婚族」主张安全感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

男性的安全感可从事业中得到补偿,“母亲”在职场上遭受着更大的歧视,女性在经济独立上的安全感更可能无法得到补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恐婚者多于男性。

还有学者认为,对婚姻的放弃图式与对关系承诺的高度恐惧有关

对于互联网世代的部分青年而言,网络上充斥的各种离婚、出轨、小三的舆论新闻进一步增强了ta们对关系承诺的恐惧。

“杀妻骗保”、“离婚杀妻”等新闻更是触发了女性对关系承诺的高度恐惧,女性作为弱势的一方更为忧虑,这同样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恐婚者多于男性。

“爱情,信了你就输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之后既要防止自己迁坟,又要防止别人盗墓。”

越来越多的青年不相信两个人可以形成稳定的婚恋关系,那些幸福美满的婚姻是令人羡慕的少数,而自己则将是万千不幸中的一个。

这种对关系承诺的恐惧也会降低青年做出关系承诺的倾向。

04 如果依然会步入婚姻呢?

恐婚可能会给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双重伤害(如下图),也可能会引起结婚率下降、自杀率上升、社会信任度降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

是否选择步入婚姻是个人的选择与自由,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但当前,即使很多人嘴上喊叫不愿结婚不要孩子,但大部分人还是会结婚生子。

而童年时期与重要他人之间不稳定或不可靠的情感支持和联系可能反映在生活后期对婚姻的恐惧中,如果恐婚者选择进入婚姻,对婚姻的恐惧和焦虑势必会影响夫妻关系以及亲子关系

上一代人的不幸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代,这不是我们期望看见的,为此,我们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01 自我探索或寻求帮助

可积极探索自己的恐婚原因;

可与伴侣沟通自己对婚姻的恐惧,尽力让对方理解自己,并寻求和解之道;

可借助心理咨询等专业的力量,超越亲友不幸的婚姻关系。

02 理性看待,自我提升

理性看待离婚率较高的事实以及让人惶恐的舆论信息;

理性看待婚育的经济压力,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和伴侣更有底气去生活(一个人生活亦是如此!)。

03 社会给予更多理解与帮助

不给「恐婚者」贴上“有毛病”、“不孝顺”等标签,尊重个人自由;

“催婚”适可而止,给年轻人一些克服恐惧和喘息的时间与空间;

在职场上给予女性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

希望「恐婚者」对生活和婚姻仍然抱有期许。

电视剧《今生第一次》中的男主世熙和女主志浩,他们都是「恐婚者」,都有着各自的问题,但他们通过磨合、沟通与信任,最终建立了完满的婚姻。

「P&P临床心理实验室」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为践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搭建的一个服务型心理学平台。

从「心」出发,做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人,欢迎关注@艳说心语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