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爱国小故事(爱国小故事100字左右)

爱国小故事
爱国的小故事

  • 问题补充: 爱国的诗
  • 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对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收复北方失地、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自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爱国小故事50字

  • 注意:50字!!不要多了
  • 钱学森爱国故事: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我身边的爱国故事(500字)不要名人的,一不要历史的,只要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 明天要交了十万火

  • 我身边的爱国故事(500字)不要名人的,一不要历史的,只要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明天要交了十万火急啊,各位亲帮帮忙吧!
  • 每当响起五星红旗你比我的生命还重要的歌曲的时候我就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 某日村里发大水飘来一面五星红旗 当我看到这种景象时 我耳边就会想起 五星红旗比我的生命还重要的这句歌词 于是我义无返顾的跳进波涛汹涌的水里来捍卫国旗的尊严但是仔细一看红旗上并没有五个璀璨的金星 突然想到我不会水······

知法明礼共建和谐故事

  • 急需!!!!!!!!!!!!!!!!!!!!!!!!!!!!!!!!!!!!!问题补充: 故事不能太短。
  •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 创文明校园,谱世纪新声。3、 团结友爱,严肃活泼;钻研进取,求实创新。4、 普及文明用语,提倡礼貌待人。5、 共建美好环境,同创文明校园。6、 文明用语人人讲,校园之内处处春。7、 树立环保意识,反对白色污染。8、 恶语一出话伤人,好话一句暖人心。9、 西外拒绝陋言秽语。10、 讲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11、 生活简朴,不挑吃穿。12、 人人有礼貌,个个爱学校。13、 自尊自爱,注意仪表。14、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15、 您并非美丽才文明,而是因文明才美丽。16、 一句两句三四句,文明用语开奇花;春风又绿校园内,明月今日照我还。17、 尊师重道少不了,微笑宽容待人好。18、 文明用语挂嘴边,身边朋友不会少。19、 见了老师要问好,见了同学要喊早,勤剪指甲勤洗澡,努力学习前途好。20、 好东西一起分享,好环境一起营造。21、 "相会是缘份,缘来一家人。"(宿舍贴语)2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3、 人生的光彩来自于我们行动的风采。24、 西外—-今天的选择,明天的骄傲。2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6、 美丽源自美德。27、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西外的明天将会更美好。28、 低级脏话粗俗刺人耳,文明语言高雅暖人心。29、 珍惜集体财物,关爱公共设施。30、 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31、 美化校园,从我做起。32、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33、 保护环境,拯救地球。34、 美化校园,我爱我校。35、 尽微薄力,创美环境。36、 树立文明新风,展现西外风采。37、提高自我文明意识,展示当代学子风采。38、用微笑面对他人,让校园充满阳光。39、西外就是我的家,清洁美化靠大家。40、文明、整洁、卫生,新风、新貌、新人。41、让梦想从这里升起1、播种文明、收获温馨”、2、“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4、“.礼貌是人类文明共处的金钥匙”、5、“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1、 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2、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3、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4、 文明礼貌,秩序井然。5、 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6、 〈〈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7、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8、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9、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11、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12、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13、 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14、 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15、 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16、 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17、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18、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19、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20、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21、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22、自备碗筷,保护环境。23、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24、相互谦让,亲如一家。25、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26、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27、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28、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29、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30、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2.好少年……余下全文

肖邦第一叙事曲的故事

  • 跪求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及这首曲子所蕴含的故事,作者生活的年代,为什么要谱写这样的曲子
  • 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关于他的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23),许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倭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倭尔特。倭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他被立陶宛人俘虏过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来到聂门河的对岸。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倭尔特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团,在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掌握了大权以后。他在处心积虑的密谋策划下,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虚耗国帑,失去有利的作战机会,弄得民穷财尽,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倭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g小调叙事曲》的开头是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曲调,这是讲故事者的开场白,它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去。第一主题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主题。一开头就听到一个余音袅袅的音调,好象说唱的老艺人哈尔班在拨动他的四弦琴。沉着而忧伤的旋律,时时发出叹息的声音,好象是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难的历史,以爱国思想来哺育在敌人营垒里长大的倭尔特。下面的连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连接部不断地发展着一个短促的音调。这个音调的痉挛式的节奏,表现出焦急不安的情绪,并且热情渐渐高涨,变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第二主题表现了另外一种境界:温和、明朗、充满抒情气息,象一首优美的歌曲。它好象是立陶宛少年倭尔特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写照。结束部是第二主题的补充。进一步抒发了婉转亲切、富于诗意的柔情。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李小鹏的人生耐磨人生从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 嗯,其实也不必什么故事,因为很多仁人志士,嗯,他们爱国的体现都是各有各的模样,让很多人都是为了祖国而奔回到国内,比方说呃杨振宁,钱学森等都是通过外返回建设祖国的。

关于名人故事的演讲稿

  • 不要太多 350字
  • 我眼中的鲁迅 鲁迅无疑是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者,他的话语被人比作投向敌人的标枪,他的言行无不为残暴的统治者感到恐慌,是他一直在呐喊,喊醒沉睡几百年的自高自大麻木的中国人,是他一直在揭露中国人腐朽的思想,催进中国的觉醒。 也许没有什么鲁迅不敢批评的,也许没有什么威胁鲁迅怕过,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又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难道他怕过的吗?不是依然在为改变国民精神而奋斗,奋斗二字说来容易,要知道改变几千年国民精神中的糌粑,谈何容易,但鲁迅有着那样的信念。 但也许人无完人,一点的缺点就招来了无数人的谴责,如王朔等人,是嫉妒,还是本身就对鲁迅反感,我们无从了解,但是谴责也该找出所谓别人的把柄,难道指出他人的缺点也是一种罪吗?鲁迅一直揭露中国人的短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改正,难道我们真想变成一个个孔乙几或阿Q或那一群麻木不仁看日本人杀死中国人的观众呀。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成为21世纪的孔乙几,新型的阿Q。但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因止鲁迅精神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仍实用,怎么能批评呢,难到非得鲁迅对当时中国人虚伪的夸赞一番吗?我想鲁迅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鲁迅的伟大不仅仅伟大在过去,同样也伟大在现在,未来也许更加伟大,鲁迅虽已离我们69年,但他的精神在人们心中仍活69年,他的伟大的精神,高贵的品质仍指导我们在社会的长河中前进,现代社会,文明的社会,和平的社会,美好的社会,鲁迅当时的人们是不敢想的,但在这和谐的社会背后也隐藏了丑恶的一面,贪污,受贿,违法犯罪,等等。给文明的社会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若鲁迅在,早已向他们投向锋利的标枪,有人评价鲁迅是喜怒哀骂皆成文章,可是现在鲁迅离开了,难道鲁迅的的精神也已离开了吗,难道就没有后起之秀了吗,我们渴望鲁迅的精神得到继承,鲁迅的思想永远光辉,社会的丑恶被彻底消除,鲁迅他一生奉献在改变国民精神上,我们也该投身与改变社会丑恶现象上,我们呼吁更多的鲁迅出现。社会将更加美好。 鲁迅无疑是中国是史上的一位伟人。郁达夫在鲁迅死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大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难道我们是可悲的民族吗?既然不是,就让我们把鲁迅永远记在心中吧。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余下全文

历史体裁的爱国文章

  • 急啊
  • 祖国在我心中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q……余下全文

《音乐之声》碧姬塔(黑发小女孩)初次亮相手里那本书的书名?

  • 这个是一个信息点;网上看的,看不太清楚。问题补充: 主标题 第一个单词较可能是 John ,第二个不确定(Dale?)很好奇~~~~~
  • 对于这部电影我原本不想花费太多的笔墨,因为它实在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以至于我怕自己的赘述而影响了它那神圣的光辉。多少年来,这部电影几乎成了无数影迷心中最最美好的回忆。那优美如画的山野风光、纯洁无瑕的爱情故事、悦耳动听的歌曲、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蕴含着对祖国深深的爱,无不吸引着人们去观赏它并发自内心地喜欢它。什么是真善美,我以为这部电影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演绎到了极致。影片中最耀眼的三个主题应该是音乐、爱情和爱国情怀。我从百度里搜索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影评,发现几乎所有的文字都围绕这三个主题来展开。这并不奇怪,当玛丽亚在美丽如画的阿尔卑斯山坡上第一次带孩子们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哆来咪》时,不知道为什么,泪水慢慢充溢了我的眼眶。对于音乐,我几乎算个门外汉,但是,我在那一刻相信,音乐是有魔力的。玛丽亚的童心和母爱,孩子们的纯真和快乐,伴着美妙的音乐深深打动了我。当看起来理智、冷静的上校口笨嘴拙地向玛丽亚表达爱意时,当身披洁白婚纱的玛丽亚从大修女手中接过花环,缓缓走向上婚姻礼的殿堂时,我在内心深深地为他们祝福,甚至顿生艳羡之心。正如当玛丽亚和上校在那个温馨的晚上确定了恋情后,她满怀深情地唱道:“没有做就不会有,我一定是做了好事才有此好运。”——尽管我知道努力地做事,尽心尽力地去做好事,上帝总会看得到。但是我怎么没有这样的好运?当上校在合唱节上深情演唱奥地利民谣:“雪绒花,雪绒花,永远祝福我家乡。”当全体观众在他们夫妻的带领下一起高歌,你就会发现音乐的力量原来是如此巨大,它将上校对祖国博大而深沉的爱如一道阳光骤然穿透了充满阴霾的天空,唤醒了台下观众的爱国情怀,也使这部轻松活泼的电影在不经意中上升到一个宏大而壮美的高度。但是,我还是想就玛丽亚这个家庭教师的角色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玛利亚来到上校家中,发现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这样的管理方法貌似管用,但看似平静的背后暗藏着孩子们的挣扎和反抗——在玛丽亚到来之前已经换了11个家庭教师。但这是孩子的错吗?连上校都说:“孩子们很正常,是家庭教师的问题。”其实谁都能看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问题。严格枯燥的管理,总是要维持铁一般的纪律,缺乏温暖的交流,才导致了孩子们不断的恶作剧。当玛丽亚问孩子们为什么要做恶作剧时,一个孩子回答说:“我们只是想引起爸爸的注意。”你看,孩子们的诉求多么简单。我们做老师的(当然也包括家长),都要冷静地想一想,有时候孩子犯错误其实只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当他长期得不到关注时,他不得不通过一些出格的事来谋求老师同等的关注。毫无疑问,上校是爱孩子的,但爱有很多种,他的爱如冷峻的高山,更如一座死火山,即使有热烈的熔岩,也深埋在山底,看不到一丝释放的痕迹。而孩子需要的是温暖如春的爱,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爱的哺育与感染。他们如小树一般,需要的不是远山,而是明媚的阳光和温柔的雨露。幸运的是,玛丽亚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她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把从玛丽亚与孩子们初次相识到他们在美丽的草地上一同快乐地唱着《哆来咪》这一段反复地看了几遍,试图找到她教育成功的诀窍,我至少发现了以下几个秘诀。1、坦诚相待。她第一天就告诉孩子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从没有做过家庭教师,我不懂怎样做个家庭教师,你们帮我出出主意。”是的,老师也是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当孩子们发现老……余下全文

收集一个你敬佩杜甫故事作文500字

  • 收集一个你敬佩杜甫故事作文500字
  • 还在小学时,我读到了杜诗《江畔独步寻花》,从此开始一位叫杜甫的诗人就进入了我的视线。“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杜甫和李白不同,李白在世时已经扬名天下,而杜甫在他过世一百余年后才为人们所知。他的“死而后生”源自韩愈、白居易等文人的赞赏与宣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诗风有很大影响。后来,他被王安石、苏轼、陆游筏伐摧和诋古搓汰掸咯等人所崇拜,文天祥甚至以杜诗作为爱国精神的典范学习。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杜甫出生在信奉儒家学说有为官传统的书香门第,是当时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7岁开始写诗,15岁小有名气。也许这样的早慧也注定了他日后不太顺利的生活,他的诗风因而沉郁顿挫、悲壮愤慨。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年轻时杜甫与李白相遇,当时他们两人都在漫漫游历之路上漂泊,“诗意的栖息”恐怕也不过如此。当“诗圣”遇到“诗仙”,他们欣喜异常,痛饮狂歌,互相切磋,但不久后便永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十岁以后杜甫像杜家的祖祖辈辈、所有保守着中国人传统思想的人们一样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必然之路,但他多次应试从政均未成功,只能穷困潦倒地待在好称“歌舞升平”的故都长安。此间他不断地投献权贵,为了走上仕途,他曾经连续六年应试科举却没有结果,就这样,

爱国小故事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